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黄河流沙 李振平,做你想知道的新闻~!

Ta的文章 > 想起了我们老师,今年去滨州过重阳
想起了我们老师,今年去滨州过重阳
2018-10-22 01:02:51

            “老师,想你们了!”,“老师,这么多年,没忘记你们那些年对我们的教诲!”,“老师,终于见到您了!”……48年后,来自青岛、济南、威海、莱阳等地的一群文艺分子,回到滨州。他们,是赶在2018重阳节之际,完成一个多年的约定——回到滨州市吕剧团,看望老师,看望滨州!

       滨州,是吕剧的发祥地。滨州市吕剧团,即原来的惠民地区吕剧团,曾是山东乃至全国吕剧地方戏比较不错的地方剧团。为了当时形势需求和观众需求,惠民地区吕剧团需要提档升级,以满足样板戏的演艺配置。1970年,吕剧团济南、青岛省戏校招收西洋乐器舞蹈、戏曲人才。龚鲁阳陈鹏、徐伟、徐齐、宋志成、孙孝选、刘乃华、江卫民、张戈、赵金玉、李德宝、刘德美、宋艳红、陈玉英、吴永杰、李瑞莲、史丽霞、单卫民、王金民等30余位城市文艺青年被招录到贫穷落后的惠民地区吕剧团。

      当时还是剧团的青年演职人员,悉心接纳了这帮平均年龄16岁少年。教授他们从艺之道,传授他们表演、演奏技艺,告诉他们如何传承和发扬吕剧。这些懵懂的少年与前辈们同吃、同住、同练功,一起拉着板车下乡演出、体验生活、参加劳动……在惠民地区吕剧团这座“艺术熔炉”的历练下,这批少年成长为国内、省内、业内的佼佼者,涌现出一批吕剧艺术名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有的也陆续调离滨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8年,弹指一挥间,那些青春绽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从舞台到宿舍,从剧团到乡下,从油田到军马场,一个个场景还历历在目。当年的毛头小伙、花季少女都已步入花甲之年。近年来,他们的思乡、思师之情愈加浓厚。今年重阳节前夕,他们商议:回到第二故乡——滨州,看望老师!看望剧团!看望滨州!

      “大家还记不记得,是谁把我们从济南和青岛招来?“”当年教的我们第一个基本功是啥?”“谁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调唱是谁教的?”“谁还记得当年我们演了哪些戏?”在这个重阳夜,在那个小舞台上,这些惠民地区吕剧团曾经的少年,曾经的台柱子,带着当下剧团的一帮后生,用最拿手的文艺作品展示自己、回报老师,也以此祝福老师们安康幸福,祝福剧团健康发展!他们师生再唱当年拿手戏,追忆青葱芳华。

       这些从青岛、济南招收来的学生给当时的惠民地区文艺事业带来了新生力量,填补了滨州地区没有管弦乐队的空白。在全国地方戏移植样板戏的大潮中,他们所在的惠民地区吕剧团几乎移植演出了所有的样板戏。他们排演的多出剧目轰动全省,并多次到全国各地慰问演出。多年来,乐团传承剧团“传帮带”的精神,培养了一大批演奏人才,为后来的滨州市吕剧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采访和记录了这次重阳聚会,我们祝福天下老人健康幸福的同时,也祝福这帮有着艺术情结、师生情怀的文艺人永葆艺术青春,永远快乐!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