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光荣下的辛酸
2017-01-03 00:00:00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口号对现在的中国依然适用。贫穷的农村使得仅靠种田为生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淘金,他们靠出卖劳动力挣钱,三五成群的在街头形成短工市,也给城市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湛江的街道上就曾见过,不过对他们却不甚了解,读罢李登建写的《短工市》,不仅拉近了你与这些短工的距离,而且会让你去思考一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口号对现在的中国依然适用。贫穷的农村使得仅靠种田为生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淘金,他们靠出卖劳动力挣钱,三五成群的在街头形成短工市,也给城市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湛江的街道上就曾见过,不过对他们却不甚了解,读罢李登建写的《短工市》,不仅拉近了你与这些短工的距离,而且会让你去思考一些问题。 在文中,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的对短工进行描写,而是用一系列的物象营造了一个场景,一个非常酷热的场景。“满世界都是白晃晃的阳光,闪闪烁烁的碎银片从空中飘落,在房顶、墙壁、煤气管道、铁栅栏上跳跃,水泥地面像覆了一层厚厚的碱屑,晒化的柏油路发出滋滋的响声,路旁的树们头昏脑胀,病病怏怏,快要撑不住了。”树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下都“快要撑不住了”,那人呢?“在装有空调的室内休息,或者在绿藤架底下,沏一杯茶,细细地品。”这当然是指城里人。对于上面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不惜笔墨,其用意在于蓄势,在于为下文作铺垫,可见作者在文章的营构上力求不落俗套。“他们却还呆在这儿。”作者笔锋一转,让读者产生疑问:他们就不是人吗?他们就不怕热?不对,这全是生计所迫,同时也让读者水到渠成地领悟到短工们生存方式的不容易。 对比手法是文章表现手法的特色所在。在炎热的天气下,在空调室或绿藤架下的城里人与任白晃晃的阳光曝晒的短工们形成鲜明的对比。短工们之间,也形成对比。虽然刚干完活的同伴们“骡马似的大口喘着气,脸上、脖颈上的泥垢让汗水冲出道道沟儿”,但对于没活干的同伴们来说,这还是叫人“羡慕、嫉妒!”再有就是短工自己没活干和有活干之间的对比。折磨人的等待让“他们身上的肌块松弛下来,酸酸的痒痒的,好像无数条小虫在里面钻来钻去”,“脸色也阴沉了,原有的那点亮色渐渐消失,蒙上浓重的乌云那么难看。”这哪里有让他们出点力气好受!有活干的时候,“他们痛痛快快地滚一身泥土,又痛痛快快地以汗洗身。他们尽情地释放着肉疙瘩里的蛮劲,也尽情地释放着心头的重负。”从这几处对比中,读者可以看出短工们为了生活,顶着烈日也不怕,在阳光曝晒下劳动也不怕,最怕的却是没有雇主来雇佣他们干活。流汗是一种享受,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对他们来说是无比幸福的!可热爱劳动的他们却没有施展手脚的机会,真是造物弄人! 在文章的营构上,作者采用实境和幻境相结合的手法。等待的煎熬使他们已经萎蔫,“身子懒得动一动,连话也不说一句”,“整个儿宛若一潭死水。”此时,他们职业本能的第六感好像感觉到了一队队满载沙子、石子或石灰或煤炭的车辆,正隆隆地朝着这座小城驶来,雇主还没走道跟前,他们便兴奋地奔驰而去……梦终究会醒——“但是现在,还没有雇主走来。”如果这样蹲到天黑,他们将无脸面对家人:“老婆的臭骂或者无声的怨气或者低低的抽泣;还有孩子的新衣服、未凑齐的学费……”这种闲散的等待又使他们幻想着在工地上的畅快:他们像西班牙斗牛场上的公牛一样,恼怒、疯狂地在烟雾里左冲右突,摸爬滚打,痛痛快快地以汗洗身。“可雇主还没有来。”短工们又从工地的天堂被重重地抛回等待的地狱,他们还要苦苦地熬下去,把自己押在时间的下一刻,等待雇主的到来。实境与幻境的巨大反差,不但是短工们内心的真实写照,还使读者对这些短工们产生敬佩和怜悯之情。他们是家庭的支柱,男人的尊严、父亲的职责,对于他们,就是靠出卖体力挣到钱。可残酷的事实却是热爱劳动的他们终日为没有雇主来雇佣而发愁,而苦苦等待。 此外,惟妙惟肖的比喻,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自行车被比喻成插上翅膀的小鸟、剽悍的骏马;短工的眼睛被比喻成雷达;工地上劳作的短工被比喻成公牛……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地反映了短工们对劳动渴望的迫切心情。 《短工市》这篇散文,作者巧妙地只截取了一天时间,以短工们苦苦等待雇主为内容,运用对比、比喻、虚实相生以及传神的语言描写等手法,真实地为读者展示了短工们的生存方式。平实的文字却给人一种震撼。相信作者不仅是让人们对短工们给予关注,更希望的是呼吁社会给他们以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关爱,读罢《短工市》,你会觉得短工们更需要关爱!
1274
2643
1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