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内容正文

致足球小将及家长:练习足球,自我放弃比没有兴趣更可怕 2020-02-19 14:10:02

练足球的孩子中,十个里有九个对体育感兴趣,但是有五个家长觉得没有时间,三个心疼孩子太累,只有一个坚持下来!

其他人开始羡慕这个孩子,说这个孩子有天赋,球踢得好学习又好,却不知道这个孩子付出了多少!时间会证明这个孩子正在与同龄人慢慢拉开距离!

因为你的坚持注定使你的孩子与众不同。

之前热映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中,主角的两个女儿吉塔、巴比塔在开始学习摔跤时的抗争、排斥、认定自己不是那块料的表现,相信每个家长都经历过。

但是这个父亲马哈维亚不一样,在两个女儿排斥、反抗、厌弃的情况下,他没半点犹豫:跑、一直跑,给我跑下去!

片中两个女儿吉塔、巴比塔之所以能够走上自我实现之路,归因于拥有一个曾经获得过全国摔跤冠军的爸爸。他是一个在摔跤过程中,掌握技术、体能、战术、心理等各方面经过过强化训练的男人。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在人生战场走过一遭,并战胜自我、获得过胜利的人。

他深深明白:哪有什么快乐捷径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压迫,致使一部分家长、媒体喊着还孩子“爱和自由”、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让他自己选择”。

于是,孩子看到同伴在足球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后,说自己对足球感兴趣,也要去踢球。结果兴奋劲儿一过,不耐烦了就不想去了,家长就遵从孩子的决定,不想学咱们就不学了,强迫也没有意义。

“希望他开开心心地成长、快乐就好。不要逼迫他学不想学的东西。”这话听上去像是开明家庭的家长对孩子予以自由、宽松成长的心态,实则是家长对孩子的放任、是为人父母的不负责任。

无独有偶,在家长群里,低价转“网球私教年卡”、“跆拳道季卡”、“足球训练年卡”的家长比比皆是。

作为现代的家长,你是否忍心让孩子与优秀擦身而过,与世间无数美好的体验失之交臂?

蔡康永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了出现一个很棒但要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好的风景。"

没有哪一种学习,不是难的、苦的。

这一点上,作为没有判断能力的孩子,家长不能让他自己选择。唯一能给予引导、指导的,就是家长自己。

教育的英文是“educate”,源于拉丁文的“educare”,本意是“引出”,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本来潜在于学生身体和心灵内部的智慧、力量引发出来。

如果家长以为培养学习的兴趣就是“今年报个足球训练班”、明年让孩子“学学网球”,孩子的学习永远只会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永远也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快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不自信的恶性循环。

兴趣从来就没有那么容易培养起来。所谓的没兴趣,就是还没达到熟能生巧的自我放弃。

千万不要让这些问题毁了孩子的兴趣爱好:

Q: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坚持足球训练,就先报了短期班试试。

A:这句话只要被孩子听见,他/她会永远记住,以后训练的过程中碰到困难,就会想到放弃。孩子觉得当初妈妈只让我试试。

Q:孩子不学了,他/她不喜欢。

A:这句话只要被孩子听见,他/她会永远记住,以后训练的过程中碰到困难,就会想到放弃。孩子觉得当初妈妈只让我试试。

Q:孩子学习太忙,没时间参加训练。

A:家长为孩子找借口,这样会培养孩子创造更多的借口,放弃也就是自然的事情。相反,我们更应该培养孩子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能力。

Q:这周有事,请假;今天带孩子去......请假。

A:每周就固定的几节足球课,每节课就固定那么一两个小时。经常请假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进度,还会消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以后对任何学习都没有兴趣。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知识和技能,是可以毫不费力就能获得的,想要多大的回报,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来源:体育+教育、打球吧、青篮联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