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内容正文

岔尖渔业大学 2017-04-11 00:00:00

 

滨州北海新区位于山东省陆地最北部、渤海湾西南岸,海岸线180公里,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北靠京津,南接山东,与胶东半岛、辽东半岛隔海相望,陆上距北京、天津不足300公里,是黄三角地区对接京津冀地区的最近沿海区域。滨州北海新区所辖马山子镇,渔业、盐业历史悠久,自古就“兴渔盐之利”,这可以从当地妇孺皆知的一句谚语得到证实:“旱了有盐,涝了有船,不旱不涝种良田。”在二十世纪50年代末,马山子镇不但创建了马山子有盐业大学,还创办了岔尖渔业大学。

岔尖渔业大学,又称“无棣水产大学”“埕口渔业大学”,创办于1958年,校址初设于无棣县埕口镇,后迁至马山子镇岔尖村。

当年为什么要创办岔尖渔业大学呢?创办的社会大背景有时什么呢?这与国家提出的“教育大跃进”密切相关。

   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所谓“教育革命”。这年的“教育革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开展红专大辩论,用当时流行的“插红旗”“拔白旗”的方式,在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同时,组织学生编教材、编讲义;二是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搞不同形式的勤工俭学,在“大跃进”高潮中发展到组织师生大炼钢铁,大办各类工厂;三是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办教育,实现各类教育的“大跃进”,特别是不顾条件开办一大批高等院校。

   1958年3月,中央文教小组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中共江苏省委召开的民办农业中学座谈会上指出:“要开始打算每个专区办几个大学。有人提出民办大学,志气很好,一个专区几百万人,为什么不能办?每个专区有几百万人口,没有高等学校算什么样子?我看要办几个好。”陆定一还说,办大学不要那么害怕,我来破除一下迷信。我在交大读过书,现在交大了不起吧,有50多年的历史。那时还请了几个外国人来教书。其实就请了几个助教。所以,办大学没有什么了不起,办办就会办成了。各个专区都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现在不考虑,将来要被动。

    在4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陆定一又谈到了大办大学的问题。他说,15年把高等教育普及起来,起先每个省办几个高等学校,以后每个专区都办几个高等学校,再以后,每个县、每个乡,凡是有条件的都办起来。办高等学校没有什么神秘,不要害怕。办高等学校,要有教授,不要去请那些名角,可以请些有相当程度的年轻人来教。南京有一批高中毕业生,请了个讲师,就办起半工半读的民办大学来了。河南有个合作社,有一批高中毕业生,依靠水利局的干部,就办了一所民办水利学院。这些新事物,我们要去研究推广。

   同年6月,刘少奇在给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指示中,也专门讲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县办大学,将来势必每个县有一所大学,准备十年达到这个目的。现在是否给每个县派一个、两个或几个大学生,这样学校就可以办起来了。世界上第一个办大学的总不是大学生吧?现在有一个大学生,大学就应该好办了。一个县,既办了大学就要办高中,既办了高中就要办初中,既办了初中就要普及小学。”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当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

  在那个敢想敢说敢干的“大跃进”年代,既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作出了重要指示,省、专(区)、县都可以办大学,并且15年要普及高等教育。为此,无棣县积极响应号召,因陋就简,相继在今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马山子村、岔尖村办起了马山子盐业大学和岔尖渔业大学两所又红又专的大学。

  岔尖渔业大学为什么会设在岔尖村呢?岔尖村自古即为渔堡,大海就在家门口。

滨州北海新区马山子镇岔尖村原来是渤海湾畔的一个渔堡,渔堡又称“海堡”,为沿海渔民的定居点或渔期栖身地,也是海产品初步加工和转销场所。岔尖堡,原名“茶肩堡”,建村时间失考(一说岔尖堡的先民是明朝永乐二年从外地迁来的)。1941年,岔尖堡与套尔河堡合并一处。1945年,无棣解放后,演变为今名。如今,岔尖堡由原来的一个自然村发展到现在的岔尖一村、岔尖二村2个行政村,村民以海洋捕捞、浅海滩涂养殖和生态景观特色旅游为业,通过鼓励渔民创办“乘船出海、海上观光、赶海垂钓、吃在渔家”等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吃渔家饭,做渔家人,享渔家乐”,感受沿海风情、体验渔家生活,成为山东省5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之一。

    岔尖村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湾西南岸,是滨州北海新区最靠近沿海的区域,自然资源和渔业资源极其丰富,鱼类就有27科85种,能构成捕捞对象的就有青鳞鱼、斑鲫、黄鲫、河刀鱼、银鱼、梭鱼、鲈鱼、棘头梅童鱼、黄姑鱼、舌鳎、尖尾虾虎鱼、狼虾虎鱼等。海岸带虾蟹类有40余种,构成捕捞对象的有对虾、脊尾白虾、中国毛虾,长额刺糠虾,三疣梭子蟹、绒毛细足蟹、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等。境潮间带及浅海有近40种贝类,主要经济贝类有文蛤、生益蛙、四角蛤、牡蜘、毛虫甘等,低值贝类有兰蛤等。另外,海蜇、沙蚕、丰年虫卵等海产品资源也很丰富,及效益非常可观。

岔尖渔业大学创办时,岔尖并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渔村,而是无棣县唯一的一个县直属渔业公社。1959年1月25日,阳信县并入无棣县。同年4月,岔尖渔业人民公社建立。如此一来,渔业大学校址由埕口迁至岔尖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顺理成章的。

    岔尖渔业大学学制为两年,不包分配。学校设有两个教学班,有教师5名,招收学生100名,由无棣县水产局局长兼任校长。课程设置分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专业课讲授海洋捕捞、海淡水养殖等内容,文化基础课设语文、数学、政治等,均使用初中教材。

  在“教育大跃进”中办起的岔尖渔业大学,其实也就是初中戴帽改称的,并不具备大学条件。1960年春,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岔尖渔业大学停办,第一届学生随之提前毕业。

虽然,岔尖渔业大学是“教育大跃进”的产物,但是创办埕口渔业大学意义重大。当时,无棣县有102公里长的海岸线,并有24.36万亩的滩涂面积,渔业资源丰富。特别是无棣县从1958年开始尝试海水养殖实验,创办埕口渔业大学的现实意义就显得更加重大。同时,1960年无棣县远洋捕捞开始,1972年无棣县淡水养殖起步,岔尖渔业大学培养的学生不能不说有了用武之地。

 

 

【计空格字数:2559

 

                     通联:无棣县电视台总编室张海鹰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