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内容正文

明太宰杨巍之五折辞疏尽显其“清操”本色 2017-04-07 00:00:00

 

《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三》对无棣籍杨巍有七百余言的记载,赞其“有清操,性长厚”。何谓“清操”?“高尚的节操”也。何谓“长厚”?“恭谨宽厚”也。《明史》为何赞杨巍“有清操,性长厚”呢?这与杨巍的《辞工部尚书疏》、《辞户部尚书疏》、《辞吏部尚书疏》、《辞加太子少保疏》和《辞加太子太保疏》等五折辞疏有关。也就是说,杨巍每次晋升、加爵时都恳辞,并不以自己的功名利禄为重而是以社稷的长治久安为重。然,杨巍每次恳辞,皇上都不允辞,并给予褒奖、勉励和厚望,由此尽显杨巍清操本色。

杨巍(1517-1608),字伯谦,号二山,又号梦山,明朝山东海丰县尚义里村(今山东无棣县杨三里村)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历官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武进县知县、兵科给事中、吏科给事中、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山西布政使司右参议、山西按察使司副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宣府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陕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山西巡抚、兵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户部尚书及北京工部、户部、吏部尚书,授“荣禄大夫”、封“太子少保”、升“太子太保”、晋“上柱国”,赠“少保”。

 

杨巍由南京户部尚书改任北京工部尚书时,奏《工部尚书

明万历十年(1582年)七月,66岁的杨巍由吏部左侍郎升任南京户部尚书。翌年正月初六,调回北京改任北京工部尚书。杨巍上奏《辞工部尚书疏》,为衰病不堪重任事。

杨巍的《辞工部尚书疏》开篇即云:“臣于万历十一年接得邸报,荷蒙圣恩,改臣北京工部尚书。”接着,杨巍自谦地说,自己“踪迹疏远,名望轻微”,在南京主持户部工作时,“滥竽南曹,已逾涯分”。如今皇上眷顾老臣,调我到天子脚下做事,“复改北部,得近天颜”,实当尽犬马之劳,“感戴圣恩,捐躯没报”,无奈年老体弱,痼疾缠身,“顾臣狗马之齿六十有七,又夙婴痰症,举发无时”。他特别提到,万历十年五月奉钦依起补原职(吏部左侍郎),因在故里丁母优、调理身体,未仕。正准备辞职致仕时,七月接到圣旨:“杨巍升南京户部尚书,即日起行。钦此。”赴南京任上前,众好友宽慰他南京那边“事简,其职易称”。可是,一到南京上任,他才发现事非简而繁,多亏与属下同心同德、同心协力,方使户部的工作不因懈怠而中止,“及到任以来,钱谷重大出入之际,稽察为难。有右侍郎王廷瞻相为扶持,不至废坠。”

杨巍在《辞工部尚书疏》中指出:“工部为古司空之官,今掌土木之事。”工部,别称“水部”,是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杨巍道,“衰病如臣”的我怎能堪此大任,“必有心计者方能经营,必有精力者方能奔走”。杨巍又道,自己勉强上任,皇上看在我曾经在嘉靖、隆庆两位先皇手下做事30多年,不好意思马上罢免我,加之我又没有犯过什么大错,监官也没有理由弹劾我,“若不自量,勉强就列,纵我皇上宽仁,念臣曾历事先皇,不忍遽斥,言官以臣无显过,不即弹击”。杨巍进一步道:“皇上方振乾刚,以图至治,凡抱忠悃者皆思奋庸,臣独何心甘于自弃?臣玷仕籍三十六年,欲报皇上者是臣之心,不堪鞭策者是臣之力,然以痈肿局蹐之人,厕于英杰贤俊之后,追随不逮,进退两难。”杨巍最后恳请皇上免去其工部尚书一职,并恩准其回乡养病:“伏乞皇上察臣愚衷,收回新命,赦下该部,别选才贤,容臣休致,以终残喘,则臣感戴圣恩当如天地之高厚矣!臣不任惶怵待罪之至。”

万历帝(明神宗朱翊钧)览疏后,下旨:“卿才望素著,精力未衰,简任司空已有成命,宜上紧前来供职。不准辞。户部知道。钦此。”

圣旨中的“司空”即“工部尚书”的雅称,工部尚书为工部的最高长官,品级在明代为正二品。

杨巍任工部尚书期间,尽心尽力主持建造万历皇帝陵墓,又赶上慈宁宫着火,很是忧虑和不安,“时方有方中役,又值慈宁宫灾,正司空蒿目日”。此时,万历帝谒陵,由金山西湖回京,朱赦“召工部在功德寺筑离宫”,杨巍恐“主上冲幼”,又恐离宫若建成,皇上游玩,“渐滋荡易”,遂上《请免筑离宫疏》,进谏规劝,成功地阻止了皇上的计划。万历帝又命建看花阁,杨巍草疏以告内阁首辅张四维,欲停未果。不久,杨巍调任户部尚书。

 

杨巍由工部尚书调任户部尚书时,奏《户部尚书

万历十一年(1583年)四月初九,67岁的杨巍由工部尚书调任户部尚书。杨巍上奏《辞户部尚书疏》,为恳辞财赋重任事。

杨巍在《辞户部尚书疏》中指出:“户部所掌,乃天下财赋,其名项浩繁,出纳纷沓。”户部,亦称“农部”“计部”,是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万历帝任命杨巍为户部尚书后,杨巍惶恐不安,他说当时任命自己做工部尚书时,恳辞不允,勉强上任。如今,自己疾病缠身,还是让有贤才的人来担当管理天下财赋的大任:“臣一闻命,不胜惶怵!伏念臣才识庸劣,固所自知,然衰病侵寻,人亦无不知之者。万历十年十二月内,仰荷圣恩,改臣工部尚书,臣具本恳辞,未蒙俞允,因勉强赴任。恭遇皇上无大兴造,一时僚采又复同心,故能苟延暂免罪戾,每思乞休以避贤路。”  

杨巍指出,至于“视岁之登耗以为所征之盈缩,不苛敛以蠹民;视积之实虚以为所用之多寡,不滥费以误国”两者之间,必有斟酌之术、特立之操,如明成祖朱棣时期的户部尚书夏原吉、明孝宗朱祐樘时期的户部尚书秦纮等人,“始能以胜其任”,“若臣者岂其人哉”!

杨巍自谦道,自己天生迂诞怪僻,又不谙世事,如果受到重用,自不量力掌管户部,将来若是不能胜任,误国误民,再罢免我的官爵,我倒无所谓,国家的财富、国家的经济可怎么办啊!于是,他在辞疏中坦言道:“臣之不堪,不独才识衰病已也,又赋性迂僻,不谙时局,若不自量,辄复叨冒,他日不能行其所志,以至旷官尸位,误国蠹民,方始罢斥,臣固不足惜,其如国计何哉?”为此,杨巍伏望皇上“鉴臣愚衷,收回成命”。杨巍不是“撂挑子”辞去户部尚书一撂了之,而是推荐时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兼户部右侍郎魏学曾为户部尚书,并表明等到工部主持的武英殿等众多工程渐有眉目后,即申请告老还乡:“户部员缺,另选才贤,或就将魏学曾擢用,容臣仍待罪工部,候武英殿诸工程渐有次第,自陈休致。在臣固得以安其分量,而财赋重任亦不至于废弛矣。臣不任恳乞天恩之至。”

万历帝谕览杨巍的《辞户部尚书疏》后,对杨巍的品行给予极高的评价,说他年高有德、精明练达、品行端正、恪尽职守:“卿老成端恪,闻望素孚,司徒重寄,特兹改用,宜遵成命。不准辞。工部知道。钦此。”

圣旨中的“司徒”即“户部尚书”的雅称,户部尚书为户部的最高长官,品级在明代为正二品。

杨巍在不足十个月的时间里,由南京户部尚书改任北京工部尚书,再调任户部尚书,这在明朝历史上是很少见的。时北虏款关,东西无事。矿税未起,泉货流通,杨巍按籍征赋,及时发帑,不致国家又废举、官有欠俸,其条画蠲赋,靡事虚文,裁酌诸司章奏,务收实效,可谓“裕国恤民,古今罕俪”。

杨巍在户部干了仅仅五个月,又调任“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而且一干就是两届多、七年余。如此频繁的高规格调动,在中国历朝历代也是凤毛麟角的。由此可见,明朝廷和万历帝对杨巍的厚望和器重,“一时内外臣工及天畯、红女无不为天部得人贺”。

 

杨巍由户部尚书晋升吏部尚书时,奏《吏部尚书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七月,吏部尚书严清因病谢职归故里云南昆明。初八日,吏部因尚书一职空缺,特向万历帝题为缺官事,万历帝旨云:“著推廉能方正的二三员来看。”初九日,吏部等衙门众卿推荐会推吏部俱题户部尚书杨巍可胜任吏部尚书要职。十一日,奉旨:“杨巍改吏部尚书,钦此。”杨巍遂上奏《辞吏部尚书疏》,为恳辞铨部重任事。

杨巍在《辞吏部尚书疏》折中指出:“国家治否在人才,而人才进退在吏部,其所关系由来重矣大哉!”吏部,亦称“铨部”“天部”“天曹”,是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杨巍在辞疏中说,吏部责任重大,所以皇上强调称职的吏部尚书必须“廉与方正”,他自谦道,自已为官近四十载,清廉耿介还是能做到的,可是自己才疏学浅,难以做到随才器使,再加之患有痼疾,一旦发病,连人的五官都辨不清楚,更何况选才任能:“臣自厕仕籍,将四十年,廉介一节,颇知自勉,况已衰颓,无所用贿。但久居上林,不知检束,虽言动之微,日就鄙俚,又敢语方正乎!臣素无学术,素婴痰症,每一发举,辄不能辨人面目,况于人之邪正、才之长短?知之不爽、用之不得宜?臣实在不敢自谓其能也。”杨巍接着写道,如果有才智出众的人却不知道重用他,是我不能为国家选拨贤才;如果是见识浅陋、没有作为的人却不知道罢免他,是我不能为国家辞退不肖之庸才,如此“上负皇上求贤之意,下孤四海望治之心”。于是,他再一次请辞吏部尚书一职:“是以臣恐恐然,若蠡测蚊负,不敢当次重任矣。”

杨巍在力辞吏部尚书重职时,不忘推贤让能,他向皇上推荐了三位廉能方正之人,即时任刑部尚书潘季驯、兵部尚书张学颜和礼部尚书徐学谟,并再次恳请皇上:“伏乞皇上察臣力本绵薄,辞非虚假,收回新命,将史部尚书改畀诸臣,容臣仍守户部,庶铨部得人,世道有赖矣。臣不胜恳乞怵惧之至。”

万历帝在杨巍的疏辞折上谕批道:“卿端方笃慎,德望素隆,铨衡重任,特兹简畀,宜遵成命供职,用赞帮治。不允辞。户部知道。钦此。”

圣旨中的“铨衡”即“吏部尚书”的尊称,吏部尚书(亦称“太宰”“冢宰”)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品级在明代为正二品。

杨巍在吏部掌铨期间,勤于政事,“毋论推举辅弼、考选科道、起用耆硕及覆报各衙门章奏,无不朝上而夕得允”,“即庶僚员缺,随报随补,蔑有空署”。对录用人员称职与否,则明议得失,以定升迁;对所提拔下属,有过则引咎自责。为官择人,又不庇私人而旷官;为国怜才,又不收非才以病国。与各部大臣公卿处圆非曲,徇方非倔强,“酸甜甘苦之剂,埙篪匏革之和,无不相渎也”,故群僚莫不勤慎,地方官府无不倾心问政,意气欣和而共事,诸君子其无抵牾又可知已。因而,杨巍德望日隆、威信日高,朝内九卿对其“拱手以听”,谓  “千载一时,盖深为朝廷庆”“排乱言、定国是,此又砥柱中流,宗社赖之矣”。以“和谐为宗”的杨巍则自谦道:“余只顾大体,为朝廷求天下无事,大事要小,小事要无,不论朝廷乡里相议唯持之以正,虽有短予者不动也。”

 

杨巍复职加封太子少保时,奏《加太子少保

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月初四,69岁的杨巍在吏部任尚书已满三年,吏部左侍郎李世达等上《循例给由疏》:“杨巍历正二品俸,三年考满,查理明白。缘系在京堂上官员,例不考核,仍该复职,未敢擅便,俱本引奏。谨具奏闻。伏候赦旨。”初七日,奉圣旨:“杨巍着复职,加太子少保。”于是,杨巍上奏《辞加太子少保疏》,恳乞天恩辞加秩以安愚分事。

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是每三年对官吏进行一次考绩,考察他们的德行与能力。按惯例,杨巍在吏部尚书任上任满三年,不宜再复任此要职。另外,杨巍多次乞休致回故里养老。可是,万历帝不但不允许杨巍退休、转岗,还让其连任吏部尚书并加官为“三孤”之一“太子少保”(从一品),可见皇帝对杨巍有多倚重。

杨巍在《辞加太子少保疏》折中自谦道,“臣素少才能,久甘废弃,两叨召用,谬领铨衡。每欲为国家擢名贤,”并恳企皇上收回成命,恩准休致,“伏望皇上察臣悃诚,收回新命。或怜臣衰朽,放回故里,不惟臣之分量小安,而朝廷之黜陟亦允当矣。臣无任感激恳乞之至”。

万历帝观其疏后,不准杨巍辞太子少保,并连赞杨巍端慎绩著、德高望重,下旨云:“卿端慎公清,秉铨著绩,德望素隆,加恩已有成命,宜钦承勿辞。户部知道。钦此。”

杨巍在加秩太子少保前,先后四次上《乞休致疏》,以病告退,“衰年昏昧,病势难痊,不能供职,恳乞圣恩,放归田里,以保残躯,以重铨衡事”,万历帝总是不允,称:“卿秉铨公正,时望攸归,著遵旨供职。”“卿端介忠直,前已有旨慰留了,大臣义当体国,岂可独遂高尚?”“卿老成端亮,铨衡重地,朕倚任方殷,前屡有旨慰留,岂可再引疾求退?”“朕倚耆硕,已屡有旨留卿,如何又有此奏?大臣体国奉公,不当洁己自便,即出供职。不必再辞。”

杨巍的数折辞加官进爵奏疏和乞致仕归里奏疏,体现出其虚怀若谷、高风亮节之美德。杨巍一生,奏疏逾百折,既有加强戍边防务、修建城池方面的,也有抚恤灾民、蠲免税赋方面的;既有宽宥谏臣、广开言路方面的,也有躬请圣上加意珍摄、视朝听政方面的;既有解除党锢、杜绝谗陷方面的,亦有惩处贪险、涤除祸乱方面的……杨巍之忠于职守、体恤民情,恪尽臣责、为主分忧,立足大局、勤于政事的报国情怀日月可鉴。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刑部广西司主事董基上疏切谏内廷操练,万历帝怒,命斩董基于西市吗,杨巍遂上《乞宽宥言臣疏》:“伏乞皇上将主事董基姑赐宽容,并采纳其说,停止操练,则内外大小臣工称颂,圣德当与尧舜并美矣!”于是,万历帝从宽处分了董基,并于三月被迫罢内操,后升董基为南京礼部主事。万历十七年(1589年)三月始,万历帝长时间不上朝,杨巍接连四次上《请视朝疏》:“自今以后,昧爽视朝,退即披答章奏,展阅经史,经筵日讲,俱照常举行……如此则圣德日崇,圣躬日健,圣治日光。庶人天心可弥,人心可定,太平之业万世无疆!”并上《恭省圣躬并乞加意珍摄疏》,恳请皇上秋日上殿理政,以迓天休,以安众心事:“伏愿俯从臣等所言,加意珍摄,庶秋日可以视朝,则休祉骈臻,群心胥庆,岂但释诸臣之疑已哉!”就在杨巍退休前几日,还上《为贪险科臣乱朝政疏》,伏乞圣明亟赐罢斥,以清言路、以定人心事。

 

杨巍晋爵太子太保时,奏《加太子太保

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初三,72岁的杨巍在吏部任尚书已连任六年,“历正二品俸七十二个月,六年考满”,杨巍上奏《给由并乞休致疏》,万历帝的回复是:“卿老成端亮,秉铨著绩,精力未衰,宜遵新命供职。不准辞。吏部知道。钦此。”二十二日,万历帝下旨曰:“杨巍着复职。钦此。”二十三日,万历帝又下旨曰:“杨巍加太子太保。钦此。”杨巍旋上奏《辞加太子太保疏》,恳乞新命以安愚分事。

杨巍在《辞加太子太保疏》中谦虚道:“臣本已朽质,谬役铨曹,虽历六年,实无片善。方负旷官之罪,自甘摒弃之心。讵优容已逾常分,其岂叨冒更陟崇阶?滥膺一品之荣,益荷九重之眷。仰惟皇上若天覆地载恩个,不嫌于概及。俯省微臣乃功少过多,幸岂容以再缴?况年已逼于桑榆,力难竭乎狗马,是以臣益切惶悚,未敢承当。”最后,他乞求收皇上收回成命,还是以太子少保衔在吏部主持工作,或者可怜他年老多病恩准回乡养老:“伏乞皇上鉴臣愚衷,收回成命,容臣仍以原职带罪铨曹,或怜臣衰老,遂其休致,庶恩典不爽而臣之分量亦安。臣无任恐惧待命之至,谨具奏闻。”

万历帝赞杨巍持重老成,望与他共同治理国家,不准他辞去太子太保这个令百官羡慕的荣誉称号:“卿铨衡重望,朕方倚任老成,共图治理,精力尚强,岂得遽言衰惫?宜即出供职。不准辞。吏部知道。钦此。”

万历帝在杨巍“六年考满”后,仍然让其主持吏部工作,加官为“三师”之一“太子太保”(正一品),并谕旨山东海丰、各省会俱建“宫保太宰坊”。历数明代二百八十年历史,担纲“天朝第一部”吏部尚书者百余人,仅三人连任两届(六年),而杨巍连任两届后再复职,由此可见杨巍之德行与能力值得点赞。据史料记载,杨巍归里后,朝廷三年两易吏部尚书,政事紊乱,人言纷飞,竟有议奏杨巍返朝再理吏部者!

杨巍在任第二届吏部尚书期间,曾连上十九道《乞休致疏》,“臣衰老至极,累渎天听,恳乞圣恩俯容休致,早选贤才以掌部事”,万历帝一概不允,除了赏赐杨巍猪羊、酒米、甜酱、瓜茄及坐几和手杖外,对其褒扬之词、誉美之词赞不绝口:“铨衡重臣,老成公正”、“铨曹重任,正资耆硕”、“公清诚慎,允称铨衡”、“耆德硕望,倚赖方切”、“老成端亮,秉铨著绩”、“耆德众望,精力未衰”……  万历帝还多次恳留杨巍:“卿铨衡表率之司,特兹耆硕,卿前疏乞休已有旨慰留了,如何又有此奏?”“朝廷方倚重老成,表率在位,卿秉铨公正,精力未衰,宜照旧供职。”“卿秉铨衡,老成公正,精力未衰,朕倚任方殷,岂可再引例求去?”万历帝为慰留杨巍,还打出了感情牌:“朕非不体念,但铨衡重地,卿德望素浮,且精力未衰,岂可负朕委任,还遵旨供职,不必再辞。”最后,万皇帝不得已说,就是为了朕,你(杨巍)也要勉强留下来助我治理国家:“铨部为百司表率,卿宜竭忠任事,为朕勉留,岂可屡疏求便?慎勿再辞。”

万历十八年(1590年),74岁的杨巍经过四十余次上疏恳请告老归田,终于该年二月二十八日获万历帝恩准,诏曰:“卿秉铨公正,朕方倚毗,乃以年老屡疏乞休,情词恳切,准致仕。”并给予月米岁夫,颁赐羊酒新钞,特赠杨巍曾祖、祖、父为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曾祖母、祖母、母均赠一品夫人,赐建“三世褒德坊”。杨巍在《谢准致仕疏》中由衷而言:“虽天高地厚,难喻其恩私;纵结草衔环,不能以报称。”在《奏明回里疏》中肺腑而言:“臣窃惟身有去留,心无隐显。臣之心何心也?臣愿皇上上忧天命之难谌,下虑民生之未遂;再愿皇上早建储宫,以顺群情;又愿在朝大小臣工,皆幸遭逢,各思报塞。同心同德,保海宇之太平。无党无偏,养国家之元气。臣之去犹留,殁犹存也。回首云霄,无任瞻恋企望之至。”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十一月三十日亥时,92岁的杨巍于海丰故居“呼水舆面,端坐而逝”,万历帝特谕山东海丰、江苏武进及山西全省将杨巍崇祀名宦祠,赐以“少牢”,著海丰地方官春秋致祭。

 

                                 

 

【计空格字数:7030】

通联:无棣县棣州大街广电大厦无棣电视台302室张海鹰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