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内容正文

无棣籍著名抗日英烈徐尚武 “我堂堂大中华的子孙,绝不能当小日本鬼子的俘虏!” 2017-04-07 00:00:00

“临邑抗日县政府,县长就是徐尚武。为国家、为民族,披星戴月不辞苦。除恶霸、灭日寇,拯民水火胜父母。王楼战役威名扬,民族英雄垂千古。”

——《临邑歌谣》

 

徐尚武,1912年5月28日出生于无棣县信阳镇大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为了能让徐家这根独苗儿光宗耀祖,为他起名“荣耀”,并从亲戚处借来100斤谷子作本钱,卖包子、售面条,供其在本村小学、无棣县第一高等小学、无棣县师范讲习所读书。后,弃笔从戎,改名“尚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1943年1月25日,时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徐尚武在日本侵略军大规模“合围扫荡”中,为掩护主力部队和机关干部、群众顺利突围,壮烈牺牲,时仅31岁。

 

参与建立“无棣县友谊读书会”,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1935年,从无棣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的徐尚武先后到徐家园、温家庙等地教书,他带头反对封建师戒,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常用一些生动活泼的事例启发大家的觉悟,还亲自带领学生参加修盖校舍、种植菜园等劳动。教书期间,徐尚武结识了无棣县水湾镇刘风台村人石景芳,开始接受新思想的启蒙,认定了只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必由之路。

“12月,石景芳等在刘凤台村建立‘友谊读书会’,积极吸收进步知识青年参加,宣传马列主义,进行抗日救国教育。”《无棣县志·大事记·1936年》(1994年版)

1936年年底,石景芳与关星甫、丁洪泽、于梅仙、徐尚武等人在刘丰台村建立了“无棣县友谊读书会”,向进步青年传播革命思想。不长的时间里,读书会会员就发展到80多人,存有进步书刊百余册。徐尚武跟随石景芳,联络进步青年,串连革命师生,编写革命歌曲,印发抗日传单,呼吁广大人民起来抗日救国,足迹遍布全县。

 

参与组建“无棣县抗日救亡会”,领导全县抗日救亡运动

“7月7日,以关星甫、石景芳、冯景恩为首,成立了无棣县抗日救亡会,领导全县的抗日救亡运动。”《无棣县志·大事记·1937年》(1994年版)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无棣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无棣县五营村支部)支部书记冯景恩和石景芳、于梅仙、关星甫、徐尚武等人针对国民党无棣县政府建立的无棣县抗敌后援会既不抗日也不援助抗战将士的实际,遂在刘风台村成立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抗日组织——无棣县抗日救亡会,领导全县的抗日救亡运动,会员很快发展到800多人。

 因无棣县抗日救亡会揭发国民党无棣县政府官员走私日货,被国民党无棣县党部控告到省,诬为“聚众闹事”,定为“非法组织”,勒令解散,无棣县抗日救亡会被迫转入秘密活动。1937年7月25日,中共津南特委在盐山县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总会,无棣县抗日救亡会遂改称“华北民众抗日救国总会第十分会”,继续领导全县的抗日救亡活动。

 

投笔从戎,参与创建无棣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

“10月下旬,中共无棣县委领导的无棣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成立。”《无棣县志·大事记·1937年》(1994年版)

1937年10月上旬,中共无棣县立师范学校党支部发动20名同学参加抗日斗争,筹措枪支10支、子弹1000发,正式成立了无棣县第一支抗日武装。但因缺乏经验,供给困难,这支抗日武装被迫解散,枪支、弹药藏于刘风台村。10月下旬,中共无棣县委首任县委书记石景芳和张荣亭、徐尚武等人,以无棣县小学教员联合会的名义,写了一份向国民党无棣县政府要教育基金的呈文,并发动300名小学教师签名。经过交涉,迫使逃到水湾街的国民党无棣县政府县长朱康济交出教育基金2400多元(法币),并用此款购置20支枪,加上藏于刘丰台村的枪支,共计30支枪。同年12月份,建立起无棣县抗日武装,定名为“无棣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

无棣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成立后,通过统战工作,大队人马驻防店子街冯立纲的民团驻地,并利用民团筹集给养,开展抗日活动。

 

  更名“尚武”,参与第一次解放无棣城

“2月23日,  冀鲁边区工委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敌后第三十一游击支队,根据党中央‘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从盐山开来无棣,第一次解放无棣县城。”《无棣县志·大事记·1938年》(1994年版)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第一次侵占无棣城,大肆烧杀、奸淫、抢劫,并由伪华北自治联军副总司令刘佩臣组建了伪县公署、伪警备队。为继续南下扩大侵略,日军于21日撤离无棣城,留伪警备队600余人据守。

1938年2月22日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敌后第三十一游击支队由盐山出发,于23日拂晓抵达无棣城。这天正是农历正月二十四西南关大集,上午七时左右,敌后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在石景芳、徐尚武率领的无棣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的密切配合下,兵分四路,化装成赶集的群众,先后攻入无棣城内,击毙顽固拒降的伪警备队大队长王岐山,生俘伪无棣县公署伪县长马培伦,缴获长、短枪200余支及弹药一大宗。

无棣县城第一次解放后,无棣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加入敌后第三十一游击支队,被编入第二路军第三营,徐尚武任营长、孙逊任副营长、石景芳任教导员。

 


首任庆云县锄奸部长,处决匪首“螳螂脖子”

1938年4月5日,庆云县城解放,冀鲁边区第一个县抗日民主政权——庆云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布成立。县政府成立后,成立了中共庆云县战争动员委员会,徐尚武被任命为宣传部长,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徐尚武发动、武装群众,团结各阶层的进步人士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于10月前后组建了一支500余人的庆云县抗日人民武装自卫队。当时,庆云县境环境恶劣,日、伪、顽、匪相互勾结,联合镇压抗日军民,到处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徐尚武根据群众的要求和党组织的指示,于1939年9月组建了庆云县锄奸团,兼任锄奸团除奸部长,并负责鬲津河一带党的地下工作。锄奸团组建后,徐尚武亲手处决了一批如为害一方的绰号“螳螂脖子”等匪首、敌酋和地痞、恶霸和,一个月内即除掉汉奸和叛徒200余人。徐尚武还在全县范围内打击了一批作恶多端的资敌、通敌分子,打击了日、伪、顽、匪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群众斗志,为全县抗日斗争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调任临邑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打垮72 个“土匪司令部”

1939  年底,徐尚武调任成立不久的德州市临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

临邑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鲁边区第二专区,当地斗争尖锐复杂,除了有日军和汉奸外,还有国民党党棍、民团、恶霸、土匪等组成的所谓72 个“土匪司令部”,各霸一方,为非作歹。

徐尚武本着“团结进步,争取中间,打击反动,一致对日”的精神,亲自深入虎穴,对匪团长、伪司令陈以抗日道理,晓以救国救民族的大义,使很多土匪、伪军走上了抗日的道路,著名的“路虎子”即是此时收编的。对那些顽固不化的汉奸则坚决镇压,一年之间曾杀掉140余名汉奸。通过对敌人进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工作方法,又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积极配合下,很快就打垮了72个“土匪司令部”,使临邑县的抗战形势迅速得到好转,各级抗日武装、民主政权在敌后相继建立。

 

“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40  年,日军扫荡频繁,临邑一带环境日益恶化,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与损失。徐尚武一面安排生产自救,一面遵照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教导,时而“化整为零”,时而“化零为整”,痛击敌人,从而巩固了临邑抗日根据地和民主政权。

1940  年2  月,八路军延安支队和临邑县大队三百余人驻刘波海村及周围几个村庄时,被千余名来自济南、禹城、德州等地的日伪军包围。县大队一中队驻地小邓家村失守后,徐尚武亲自指挥二中队增援夺回失地,直到掩护八路军主力安全撤出,才带领县大队突围转移。至该年夏天,县大队由原来的三个中队扩编到六个中队,经常伏击、奇袭日伪军使日伪军闻风丧胆,不敢轻举妄动。徐尚武被日伪军称为“徐阎王”,悬赏大洋一万元要买他的人头。

1941年5月里的一天深夜,徐尚武带领县大队在地下党内应的引导下涉水过垛桥,逼近驻有日军20多人、伪军100多人的鬼子据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据点,打死、打伤日伪军数十人,缴获电话机5部、枪40支、子弹数千发,为当地人民产除了一害。

 

毁敌军车、劫敌军火、炸敌碉堡,不断打击日本侵略军

拔掉垛桥鬼子据点后,冀鲁边区专署和中共冀鲁边区二地委在临邑台子刘村召开会议。不料,会议刚刚召开,就被5000多日伪军包围。徐尚武率领临邑县大队与敌人血战,在掩护边区和地委人员冲出重围后,不幸腹部中弹,被当地群众藏在地窑里,躲过了敌人的搜索。不久,徐尚武被送往八路军后方医院疗伤。

1941年秋,徐尚武兼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率领部队在冀鲁边区毁敌军车、劫敌军火、炸敌碉堡,不断打击敌人,并先后参加了田口、平原等多次战斗,为开辟临邑、济阳、齐河等革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做出了突出贡献。次年4月,徐尚武获悉日军运输车队要途经济(阳)商(河)公路的消息后,通过设伏击毁日军汽车3辆,缴获军用物资一大宗。不久,当徐尚武得知日伪军在齐河县张举人庄设置据点的消息后,亲自率部包围张举人庄据点,经一天的激战,据点内的100多名日伪军死伤大半,其余仓皇逃窜。

1942年11月,日军对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二军分区施行夹击战略。为此,冀鲁边军区实行了一元化领导,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副旅长龙书金兼任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徐尚武改任副司令员(仍兼任临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王家楼血战,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壮烈殉国

1943  年初,日军对鲁北一带进行大规模的“合围扫荡”。1 月17  日,冀鲁边区专署、中共冀鲁边区二地委、冀鲁边军区第二军分区机关在张士府村召开县、团以上干部会议时,遭日伪军8000 余人包围,经激战,胜利突围。23 日,又次被困,后突围。25日拂晓,在皂户李村再遭5000余日伪军合围。

情况危急,徐尚武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放弃随主力部队、机关转移的机会,率五十余名战士抢占临邑城南王楼制高点,牵制敌人,掩护机关首长、主力部队和群众突出重围,自己和所部却被四百余日伪军层层围住。为冲出重围,徐尚武振臂一呼:“同志们,有能力的跟我冲出去,就有活路。没有能力冲出的,留下来掩护同志、阻击敌人。实在不行了,留下一颗子弹给自己,我堂堂大中华的子孙,绝不能当小日本鬼子的俘虏!”说完,他带领战士们向敌阵发起最后一次冲击,不幸身中数弹,被一位老大娘藏在一个地瓜窖里,不料却被刘屯村伪保长刘金发看见并向日军告了密,日军将点着火的秫秸扔到地瓜窖口,滚滚浓烟很快涌入地窖,徐尚武因窒息而牺牲。日军从地窖里将徐尚武遗体拖出来后,拍了照,并割下英雄不屈的头颅,悬挂在临邑县城南门的门楼上……

徐尚武壮烈牺牲72年后的2015年,其英名入典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如今,在临沂地区仍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临邑抗日县政府,

县长就是徐尚武。

为国家、为民族,

披星戴月不辞苦。

除恶霸、灭日寇,

拯民水火胜父母。

王楼战役威名扬,

民族英雄垂千古。


 


通联:无棣电视台  张海鹰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