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苏振华 文学爱好者。

Ta的文章 > 我与文字
我与文字
2017-03-17 00:00:00

我与文字

 

喜欢坐在电脑前,在月色下轻轻敲击键盘,静静地梳理自己的思绪,让一段一段文字沉淀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说实话,上小学时,我是不怎么喜欢写作文的。那时的作文只是应应付付,简简单单,老师批评时常用的批语就是“流水账”。实在写不来的时候,就请表哥出马代写,现在想来,真是可笑。

上初中后,对生活有了那么一定点的感知,感兴趣的事情愿意用文字细细描绘。一次作文是写钓鱼。我一看题目,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我平素里就爱钓鱼,没事就拿了钓竿往湾上跑。若是遇到阴雨天,就连饭也不吃。

也许是有了这点儿生活积累吧,写起来感觉特别顺手。写起杆、收鱼时,更是用上了几个漂亮的动词。原想老师一定会好好表扬我的,谁知作文发下了一看,自认为最精彩的那段却被老师用红笔圈了起来,旁批:此处有抄袭痕迹。

看到老师的批语,我是又无语又脸红,好几天回不过神来。那时的我,只是下定了决心,非要写一篇更好的作文出来,证明一下我的能力。

于是,课余时间,我便搜集更多的书来读,仿着写。上下学路上,细细观察路两旁的大树、庄稼和村庄。初三临近毕业时,每次考试后,老师总要在班里扬扬我的作文,让全班的同学读一读。那时,我心里高兴极了,慢慢地也就喜欢上了写作。

一晃上了师专,学校在新生中招通讯员,我投了一篇散文《雨》,便被录取了。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学校里组织征文比赛,中文系的好多同学都积极响应。我在电视里看了香港回归祖国的现场直播,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动手写了一篇激情慷慨的散文《百年梦圆》,获得了二等奖。那是我第一次在学校的礼堂里授奖,拿着系主任颁发给我的影集,看着台下挤满的同学,我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

后来,系里手抄报《百草》的每期整理,都有我的参与。那时,总觉得笔下的每一个文字像星星一样可爱。对系里开设的写作课、当代文学和文艺评论特别感兴趣,现在还时常记起宁老师、马老师和武老师的不同风采。宁老师是巾帼英雄,讲起课来旁征博引、滔滔不绝。马老师个子高,进教室后慢慢解下围脖,摘下手套,便大声背诵《团泊洼的秋天》。武老师是系主任,他书法好,写起字来龙飞凤舞,讲课抑扬顿挫,特别悦耳。在老师的影响下,我也喜欢上去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在那里,我读到了柳青先生的《创业史》,摘记了两本,小说里恬静美好的农村风景引起我无限遐想;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孙少平的努力拼搏,至今还激励着我好好生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娓娓道来的文化情节萦绕心头。

工作后,一头扎进学校,走进田园生活。写作的嫩芽受到了肥沃土地的滋养更加茁壮成长。

蓝天、绿树、白云,清晨、田野、老乡。

一人骑着单车,走在宁静的乡间小路上,呼吸着甜润的空气,不必担心,不必犹豫,只顾跟随思想的引领,惬意地接受大自然的恩惠。我把故乡的弯弯小河写进文章,我把故乡水波粼粼的池塘写进文章,我把故乡广袤的田野写进文章,我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进文章,我把自己的生命写进文章。那一枚枚带有情感的方块字,好像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成为我生活中诉说喜怒哀乐的好朋友。我从来没有如此地迷恋写作,杂志上,报纸上,网络上,我开始用文字铺设通往写作殿堂的坦荡通途,我开始用文字咂摸生活的多姿多味,我开始用文字探寻生命的宝贵与意义。

回首半生,文字相伴,生活添了些许景致;想想未来,梦想召唤,脚下已有足迹慢慢延伸。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