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田德银 田德银 ,山东邹平人。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理事。

Ta的文章 > 赵老师
赵老师
2022-08-05 00:00:00

半年前,我与在老家生活的母亲通电话,临挂电话时,母亲说:“还得给你个任务呢。”我感到奇怪,心想是不是老家房屋需要修缮,让我抽空回去一趟呢?听母亲说完我才释然,原来是让我抽空写两幅字,她要送给赵老师。

赵老师名叫赵玉珍,是我小学时的老师,跟我母亲同岁,今年都八十岁了。

春节期间,赵老师到我母亲那里串门儿,看到墙上挂着我写的几幅字,觉得好看,请求母亲让我抽空给她写两幅。

赵老师的老伴去世很多年了,后来,她又在县城找了个老伴过到现在。老两口有工资收入,双方儿女都不反对。近两年可能是年龄原因吧,这个现老伴的子女对她很不友好,见面冷言冷语,她很伤心。

听母亲说,赵老师让孩子们在县城买了一处平房,三间北屋现正在粉刷阶段,等安排好了就与老头分开,各过各的。要迁新居,对我的字产生了兴趣。

赵老师娘家是县城东关村,她师范毕业后,到我村教学。她找的对象是我村一名退伍军人,在村里当代销员。

在过去那个贫穷年代,家里有个吃商品粮的,又加上丈夫在村里开着唯一的代销店,生活在村里算是拔尖的。

我们家相比较而言是贫困户,我上学拿干粮,最好的是玉米面窝头,有时还拿过煮熟的地瓜干。

最初,我们家与赵老师家并没有多少交集,她住村东头,我家在村子偏西南,除了上学外,平时见不着她。她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跟我同学。

大约在一九七七年,我母亲成了代课教师,与赵老师同事。她们交流多了,赵老师也了解到我家经济状况,之后经常把家里多余粮食拿给母亲。母亲把自己织的老粗布给赵老师送过去,作为回报。

在本村小学同学中,我与赵老师大儿子关系比较好。后来赵老师三个儿子都沾了母亲光农转非,大儿子成了棉纺厂工人。二儿子参军退伍后也去了大棉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兄弟几个都农转非吃上供应粮,这对我们在地里刨食吃的老百姓来说是很令人羡慕的。

当时我已是民办教师,边教学边与妻子侍弄着家里的几亩地。

赵老师老伴去世后,她又找了个新老伴,搬到城里居住。村里的房子无人居住,常年关着门。后来我的一个同村同学在里面租住了几年。每逢过年过节,她会跟着孩子们来老家走走,给老伴上坟,因老家租出去,没处落脚,大多数是在她丈夫六弟家坐会,有时也到我家串个门。二零零六年,家父去世,母亲在老家独自待了几年,赵老师在城里闷得慌就回老家找我母亲聊天,有几次在家里吃过午饭再回去。按辈分,赵老师的丈夫与我爷爷同辈,我应该叫她奶奶。

听母亲说,早在跟赵老师交往之前,我们两家的关系就不错。母亲给我讲了个故事: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父亲当时是大队会计,因文革村里闹两派,我父亲老实,没有选边站,被列入“保皇派”,村里几个年轻造反派为批斗大队书记,也给父亲罗列了几大罪名,准备开批斗会。有一天晚上,我母亲听得大门轻轻响了几下,像有人扣门,出去一看,门外站着个人影。那人影听到脚步声,轻轻说,别害怕,我是某某某,来给某某(我父亲的名字)通个话,有人给你列了几大罪状,到明天要开批判会,可千万要小心啊。说完,那人就离开了。我母亲说,来报信的就是赵老师的丈夫,那是个好人,一个有良心的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到外地教学,有时回老家时经过县城,赶不上车,往往就去县电力局传达室找赵老师的丈夫,那时他在电力局看大门。我借他的自行车回家,返回时把车子还给他。没过几年,他就去世了。

赵老师跟我母亲都经历了老年丧夫之痛,心里有很多话没处诉说,因而两个老人就像姐妹一样走近了。

今年春节,赵老师去看我母亲,带了礼品。母亲对我说,赵老师腿脚不灵便,还带着东西来,我过意不去。既然他喜欢你的字,就给她写两幅,最好装裱起来,等开春暖和了,我到她新房里看看,到时候带上你的字,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于情于理我都应该给赵老师写两幅字。不巧的是,今年上半年我被派往外地参加“工作组”,一呆就是半年,虽然有轮休,每次都来去匆匆。顾不上写字装裱了。本来想写幅“福寿康宁”的字送给赵老师,看来办不到了。妻子回老家,我再三嘱托她从我早已装裱好的字画中选两幅,给母亲捎着,放到老家。

最近,母亲打电话来,说已把字给了赵老师,她非常喜欢,虽然写的不是福寿康宁,但也是学生的一片心意。

 


点赞  1 收藏  1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