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韩晓菲 韩晓菲,山东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华纺股份有限公司,诗歌、散文爱好者。

Ta的文章 > 乡村年俗
乡村年俗
2017-02-06 00:00:00

麦穗出嫁时,大雪纷飞,道路皑皑。村里人都说她“赶天气”(平时天气好,遇事骤变),果不其然,麦穗乳名叫雪,生在隆冬季节,小时候经常拉肚子,算命先生建议改名(村里凡有不顺的事,大多改名或认干亲)这样便有了麦穗,有了丰收的村庄。

婚后不久,迎来了春节。七大姑八大姨还没认全,又开始张罗过新年。除夕晚上,室内室外,灯火通明。门外燃起秸秆,俗称“叫李马”,据说是叫秃尾巴老李回家过年。他是黑龙江的江神,每年年三十回山东老家过年,所以家家户户请老李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点响竹竿上挑起的串炮,婆婆和院里的婶子们往家引火,路过大院,一边走一遍嘟囔着,招财进宝保平安之类的福语,麦穗没听清她们说什么话,只听见婶子问她,要男孩还是女孩?啊?傻愣愣的她笑着说,都要!又一阵哄堂大笑,说这儿媳妇真好!全活……紧跟着是“发钱粮”,(烧纸)。嘴里默默的念着,诸位神佛保佑,今年收入不高但还是略表寸心,什么诸神贡献不在大小钱粮不在多少,神神有份的话。接着把刚煮熟的饺子端到院子正中央摆好的桌子上,放一小碗酒,同样少不了水果糕点馒头之类的供品,用一根筷子顺时针旋转360度,把一沓黄色的纸钱拨开,像绽放的花,霎是漂亮。婆婆双腿跪地,后面的男女老少也肃穆恭敬,听着她的祈祷,保佑儿女平平安安顺顺当当,“爷爷娘娘”吃好喝好等,鞭炮响完,齐跪谢恩,燃烧的纸钱满院飞,就像天神收到金钱和祝福。

大年三十,热炕头,花棉被,哪怕是鞭炮响破天,也不会被叫醒。朦朦胧胧中,麦穗听见丈夫摸黑起床,亲吻了下她的额头,掖了掖软绵的被子,跟早已等在外面的老爷(公公)小声说了几句话,悄悄离开了。门掩着,没锁。偶尔有几缕风溜进来,被炕底的火炉收去了。她知道,这是男人们请“爷爷娘娘”(祖宗神灵)去了,长辈或家里男人燃香放鞭炮,叩祈祖先回家过年,一路恭敬严肃,说吉利保佑的话。

一阵美梦醒来,麦穗伸了个伸懒腰,打了个哈欠,透过红门帘映出的灯光,她听见叮叮当当剁肉馅的声音,那是婆婆包水饺了,在这之前,老两口置办供品,买年货近半个多月,貌似从她进家门,鸡鸭鱼肉就没断过,水果糖类更是琳琅满目。其实,她知道男人家不富裕,爸妈靠贩卖海货,还要抽出时间料理村头的两亩玉米地和几排冬枣树,也算是地地道道的庄户人家。自己虽在县城长大,也是村里的根儿,想着想着,她就麻利的穿好火红的羽绒服,叠起铺盖,草草梳理凌乱的长发,冲着粉红的镜子笑了笑,走出新房,和婆婆和谐的擀起水饺皮来。听老人讲起老掉牙的神话故事,村里的乐事,心里暖暖的。

大约7点钟,老少爷们回来了,在正堂摆好方桌,摆好香案(可以放香火的坛子或者杯子),把三支香点燃插上,她们端上供品,全家烧纸叩拜,同时门外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年喽!孩子们喊着,蹦着,吵着要压岁钱。一会儿将灶王爷请回家,让他回到原来的位置。还有些作为应答落回人间,沾满衣身,之后同样的礼数再谢门神,礼毕,桌上的供品可以吃了,谁吃的多谁有福。心到佛知,上供人吃的话一点也不假。此刻,狼吞虎咽的孩子们最喜人,给长辈磕头拜年,拿着“压岁钱”蹦蹦跳跳的玩去了。大人们会聚在一起看春晚,嘴里的甜和笑都是一个个节目,忘记了累和困。当然这一整夜不能关灯,即使瞪眼睡不着,把头埋进被子里,也会被鞭炮声炸开被窝。

新娘子头一年在婆婆家过年,可谓是至高待遇。麦穗作为新婶婶,给了侄子三百“压岁钱”,听着稚嫩的称呼,她就有些不好意思,抱起娃娃亲了一口。当然礼尚往来,嫂子也给新弟媳炕头钱(新婚头一年,压在热炕头的礼钱),婆婆的大红包也压在一起,说是热乎热乎,在拿起来。屋内人情暖暖,笑声不断,炉火熊熊;屋外贴对联,抡起来大扫帚,清扫的大院像一面镜子,照的阳光耀眼。好不热闹!

这一天,俗称“坐年”。穿新衣,吃饺子,戒律也多。如不许说脏话,不吉利的话,不准吐痰,东西用完了不能说没有了,而是说满了。不准洗衣服动针线等等。即使小孩子口误,也会被狠狠的批。淘气的麦穗就多次挨训,尽管是最疼她的奶奶。婚后,可要守规矩,跟晚辈做榜样了。想着想着,她竟然感到一阵酸涩,好像在看见了奶奶,看见了叫她吃饭的爸妈,她——想家了。婆婆貌似看穿了她的心事,赶忙说:“麦穗,吃串花(瓜子),吃糖。”她缓过神来,欣慰的笑了,一家人围着炉火谈天说地,说今年的收成,明年的打算以及抱个大孙子啦,极尽天伦之乐。时常被小孩子的鞭炮声,吓个激灵,既不能骂也不能训,倒是有几分滑稽的味道。

忙碌的一天过去了,大年初一,必须早起。麦穗被嫂子早早叫醒,要走街串巷给村里老人拜年,她像个木偶一样跟在后面,嫂子喊啥她就喊啥,怎么跪拜她就模仿,耳边时不时传来谁家谁家新媳妇的客气话。麦穗尴尬的笑着,被握住的手慢慢放开,从篮子里抓花生和糖塞满她的口袋,她看的出老人们是真的高兴,一年到头就等这一天,这一天的团聚和问候。硬是把她们送出很远很远。这些乡村可爱又可敬的老人们!跑了大半个村,又累又饿,却是喜气洋洋,精神百倍。回到家,婆婆正盛出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家人团聚一堂,吃起过年饺子。呵,又香又烫的年味。

大年初二的早晨,众人齐聚,放鞭燃炮,焚香烧纸,将祖宗神灵送回坟墓,以示人丁兴旺,繁荣富强。之后,晚辈携礼到七大姑八大姨家磕头拜年,一直持续好几天。当然,初二回娘家的习俗不变,麦穗的美好春天开始了。

一路上,欣赏将拱出地皮的麦苗,鹅黄的树牙,鼓涨的花苞,解冻的小河以及擦肩而过的风声,她好像懂了某种固定的意义,故乡的年俗,故乡的人,故乡的根儿!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