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content
小董姓董,名曰建军。他在东营市开办的蔬菜配货中心以此命名,因此他在这里小有名气,大家见了他都习惯叫他小董,觉得这个名字叫起来更亲切。算起来他来东营创业已经近三十载,从一个打工仔做起,现在开上了奥迪车,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三家网吧两家宾馆总资产几千万的个体大老板。他与东营这个新兴城市的发展同步,在这里有他的汗水和泪水,也有他的欢笑,他用他的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地在这里站稳脚跟,在他风光的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小董是我的妹夫,自从与我妹妹结婚后我们才得以相识,其实他只小我四五岁。这么多年我最佩服的就是他的那股韧劲。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因为吃苦耐劳,而且头脑灵活,且敢于实践,骨子里有一股不怕输的劲头,所以他才能够在众多打工仔中脱颖而出,完成了人生华丽的转身。小董其实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虽然这么多年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仍然不善言谈。他有他的优势,那就是为人坦诚和正直善良。他的诙谐和豁达让他每到一处都能被当做活宝一样备受欢迎。这些年来他积累了一肚子的生意经,凭借这些把自己的生意从西城做到东城,一直发展到今天这样大的规模。
初来东营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那时候他初中刚毕业就只身来东营淘金。南李村是他的福地,是他的第一个落脚点。这里很早就建起了蔬菜批发市场,整个城市包括周边县市的蔬菜都在这里集散。小董来到市场上给人打起了零工,后来老板见他肯吃苦雇他当起了长工。他的收入因此有所提高,但是他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
给老板看摊子,在市场里搭一个窝棚,晚上就睡在这里,夏天热冬天冷。每天他都是第一个起床,凌晨2点就起来发菜,晚上十点多钟才能安歇。辛苦点倒也没有什么,还经常受气。当时一伙东北人在这里做买卖,他们欺行霸市。看小董善良可欺,也经常给他使绊子给些亏吃,这些小董都忍下来了,因为老板曾经告诫他和气生财的道理。可那帮家伙以为小董软弱可欺,竟然变本加厉地欺负他,有一次那伙人晚上喝了酒竟然来到小董的帐外寻衅叫骂,小董这时已经躺下休息了,开始并没有做声,外面的骂声一阵紧似一阵,竟然有一个啤酒瓶投掷过来,小董在蚊帐里紧攥的拳头咯吱咯吱响,纵身一跳从里面蹦出来,手里提溜着从铁床上抽下的一根铁棍,朝那些歹徒一顿挥舞,交战中他虽然也被他们打破了头,但那些家伙也都染了红。见小董真的发狠他们吓得屁滚尿流四散而逃,从此以后那些家伙见了他都躲得远远地呢!
在这里摸爬滚打一年多,小董生意上娴熟了很多,也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后来他干脆炒了老板的鱿鱼,用一年多打工挣来的钱自己去旧货市场买了一辆二手脚蹬三轮车,每天在市场上批发鲜菜,然后驼到周围几里外的农贸市场上去零售,赚取微薄的差价。遇到收工早的时候他就找点搬运的活干。就这样他挣得了来东营创业的第一桶金,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年之后他租下了市场一个店面,不再打游击了,在南里市场做起了蔬菜批发生意。做批发赚钱虽然比零售多,但是却比零售辛苦,因为靠的就是销量大,那么多的蔬菜一斤也就赚几分钱,一点点卖出去,光搬进搬出一般人就受不了这份苦,更何况他是自己一个人忙里忙外。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小董在这里小有斩获以后,就拉来老家腿有残疾的大哥一块干。靠着勤俭和肯吃苦,他们赚得了比同时期农村人高出十余倍的收入,他们终于在这里有了一席之地。天道酬勤,从一个孤陋寡闻的乡下人变身城市的小市民,小董的变化是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缩影!
与我妹妹结婚那年正赶上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那时候东城建设如火如荼,东营市面临大发展的时期,因此各行业者也迎来大好的商机。结婚后他才迎来了人生第二次大发展的阶段,这时候他羽毛日益丰满,靠着一份雄心壮志他们把买卖越做越大,他们的夫妻档可谓是珠联璧合,对于小董来说我妹妹的加盟可谓是如虎添翼,他们夫妻用自己的劳动书写了商界神话,让熟悉他们的人刮目相看。
结婚后小董不再在市场店面那阴冷潮湿的环境里蜗居了,他在南李村赵老三家里租了两间北屋食宿,开起了夫妻店。这才他们才算是有里有外,小董负责每天收菜发菜,我妹就在店里负责过称、收款与结算。最早的经营虽然累些,但是只要早起把菜批发齐了,到了上午就有许多油田井队的食堂管理员带车来买,并且每份菜要的量很大,通常都是五六十斤的塑料编织袋装满后过完秤搬上车就行。小董在的时候都是他来干,小董不在我妹妹硬是顶了起来,那娇小的身躯竟能扛得动五六十斤的东西,开始我都不相信,假期来他这里帮忙装车我都很吃力,可看到妹妹都能行,也硬着头皮干几天,实在受不了了就早早打道回府。我一年就干那么十来天,可是小董与妹妹他们是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真佩服他们,也理解他们做生意的不易。
妹妹在我们家排行老小,我们五兄妹中数她个子最矮,也是她全部继承了我妈的特质——白皙漂亮,娇小,顽强有志气。爸妈在的时候最疼爱这个小女儿,看着我们这些大一点的孩子纷纷成家,家里只剩下幺妹与父母相依为命,妈妈曾经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你妹这么弱小,什么都不会干,将来嫁了人我担心她会吃亏。她最不放心的就是小女儿了,所以她特别嘱咐大姐与大姐夫将来自己百年之后要替她照顾好小妹,姐姐与姐夫也没有辜负爸妈的期望,小董一家大事小情没有一件离开过他们,尤其是姐夫大老张对小董的生意的发展居功至伟,当然小董发达以后也懂得报恩,他们姐妹两家关系十分融洽,让一大家子人都羡慕不已!
我姐排行老大,和小妹形成鲜明对照,她脸膛红润,个子高大,从小就帮爸妈拉扯我们这些小她很多的弟妹们。身大力不亏,她是当时村里铁姑娘队的一份子,在生产队里干农活巾帼不让须眉,推小车收割麦子哪样她都不输给男劳力。姐姐后来嫁给了大老张,从此大老张也加入到照顾我们整个家庭的队伍中来,他们对我父母都很孝顺,对小妹百般呵护。小妹婚后就跟着小董来东营做生意,爸妈心里一百个不放心,经常派姐姐他们前来看望,因此大老张在东营跑遍了大街小巷,有些地方他甚至比小董都熟悉,皆因为他帮小董打理生意跑前跑后,成了他的编外雇工。久而久之妹妹与小董对他也有点依赖了,遇到困难就给他打电话,大老张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且战之能胜。
大老张名曰张连祥,是小董生命中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帮助小董生意起步并且越做越大。后来小董揽下了给星级酒店食堂供菜的业务,除了本地菜以外,像蓝海大酒店这样高档的酒店还需要很多南方菜和特菜,这些菜品本地没有,都是从北京发快运。为了节省成本,小董决定自己进货,拉上大老张坐长途车去北京考察了好几天。末了小董自己回来,把大老张留下做驻京代表,每天电话告知需要菜品数量,大老张就在北京采购完了发快客。那时候连手机都没有,他们之间联系时大老张在北京必须满大街找公用电话打给小董,后来大老张结识了专门在北京发菜的东营一位商人,从此就由他来供货,这样就把大老张也就得以解放了回来。
与北京的业务往来使小董有机会拜访我在北京供职的堂哥,后来这位堂哥成为小董生意路上遇到的第二个贵人,帮助小董在东营扩展人脉,提升了经营的品位和档次,小董的生意也因此登堂而入室,以后他俨然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东营红顶商人了,腰杆子粗壮了许多。
堂哥小名就叫立堂,大号刘希俊,是我二大伯家大儿子,早年才十几岁就参军到了北京,一直在中央卫戍区服役,三十年过后他和他的战友们相继转业,当时部队征求他的意见决定他的去留,他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北京,他的那些战友们很多的是回原籍任职。与堂哥交谈起来才知道他的两个战友这时都在东营政法战线担任重要职务,他们之间亲如兄弟,经常往来。后来堂哥有一次去东营玩,两位战友盛情款待,席间听哥哥说起东营有个妹妹在做生意,责怪堂哥为何不早点介绍他们认识,不由分说开着几辆警车陪同哥哥来到小董租住地——赵老三的大门前,那阵势着实把赵老三吓得不轻,因为他看车牌牌号就知道来的都是大人物,一个个气宇不凡。这家伙狗眼看人低,平时没少刁难小董他们,小董住在他们家里也是如履薄冰一般,后来孩子出生了也不敢让他大声哭,生怕惊扰了房东。这次堂哥与战友们一进院子,赵老三半天没回过神来,然后是点头如筛糠般的忙前忙后地伺候,真是有点滑稽呀!
给大饭店供菜,虽然利润更丰厚,但是工作量却提高了很多,并且还要经过很多近乎苛刻的检验。首先是要挨个送菜上门,菜品数量多了但每份儿重量却少了很多,有时候像那些香菜一样的配菜只要一二两,但是也必须分装保证供应。为此小董购置了两辆小汽车:一辆雪铁龙轿车用来联系业务和催款之用,另一辆微型小货车用来给各大饭店送菜。这样每天早起晚归十分辛苦,但是一年下来收入颇丰,他们也干得很欢,竟忘记了身体也在透支。
常年超负荷的劳动以及不规律的饮食作息,让小董和我妹的身体负担超重,人毕竟不是铁打的,先是小董的身体出了问题,他得了疝气做手术两天就下床干活了,那时候他的主要代步工具是一辆金城摩托,冬天的凌晨起来摩托打火要用脚蹬很长时间,每次使劲他都得忍着伤口剧烈的疼痛。欲速则不达,由于伤口感染,这样一个小手术他竟然挨了两次刀。不久前淋巴结结做手术,他喉咙疼得厉害,当时正逢家里我三弟儿子结婚,他硬是从东营驱车百里来赴宴祝贺,人是有点精神的,他的这份顽强我是很佩服的。
妹妹身体娇小,结婚前她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父母从来不叫她干重活。可是结婚后她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小董就是个受累的命。那么高强度的劳动,那么长的工作时间,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当然她也不能有怨言,她想小董为了这个家那样辛苦,她也想为他分担一点。自从来到董家门她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次正点的早饭,每天凌晨三点起来,一直干到上午十一二点才凑合着吃点东西。贩卖蔬菜靠的就是销量,每天搬进那么重的菜,还要一点一点搬出去,久而久之妹妹身体吃不消了,觉得腿疼却一直坚持,好久没有时间去医院医治。直到有一天疼得受不了了,才在电话里向我哭诉。我二话没说和希峰哥一起为她联系好了滨医的大夫,来这里住院检查才知道是腿关节滑膜炎,必须手术治疗,在医院住了十多天,这次可遭罪了,回家她的腿腿还一瘸一拐的,半年多才得以痊愈。
因为心疼他们所以每到寒暑假我都要来小董当两天志愿者,那时他已经雇了俩小伙子给他干活,我在帮他们发菜之余主要负责给他们炒菜做饭,我觉得能帮一点他们就轻松一些。但我错了,商人追逐利润是无限的,小董这里从来都是缺人手不缺活干,那些给他贩菜的农村来的车主卖给他菜后都被他捉来帮忙,他们虽然不情愿但无奈小董买卖大对他们很仗义,他们心里不情愿,但碍于面子只得乖乖得把活干完再回家。大家知道我是他舅哥,私下里谈起小董和我妹直竖大拇指。这时我也对他们有些理解了。以前总觉得他们近乎吝啬抠门,不该那样算计节省,更不该那样操劳,觉得他们有点傻,像个守财奴和赚钱机器,只知道受累不懂得享受!常言说:干啥伤啥,他们自己有时候也有打退堂鼓的念头。闲下来我们在一块吃饭,他们曾经多次说过转行不干了,开始我还信,后来这样的话听多了,也只当做耳旁风算了。年年都说不干了,一年下来一结算赚的钱还真可观也就没法收手了,看着受累真不想干了,看一想起一年下来赚那么多钞票又打消了念头。平时那么累每年春节他还要加上一曲,进入腊月中旬他都要让大老张从老家带一伙人来装箱菜联系各单位发福利,短短十几天就能赚十来万块钱。现在开起了宾馆网吧,他还组织了一个婚庆车队,自己充当小车队长,忙里偷闲做些火情生意!在商言商,在小董眼里满满世界都是钱,只要肯吃苦这世界总有赚不完的钱!
小董给大饭店做了几年的确赚了不少钱,但是却付出了很大的劳动和代价。后来酒店克扣他的利润,每年结账时都要留下几万块钱的尾巴不给,三番五次地给那些孙子送礼都不能结清,这样算起来好几家大饭店欠他货款达百八十万之多弄得自己资金周转都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小董萌生了退意,决计要撤退改行,可是他毕竟做了20几年的蔬菜生意,在这个圈子里他是行家里手,可是隔行如隔山,他知道转行做别的风险很大也让他有所犹豫,深知自己没有多少文化,只能干些低附加值的行当,可是干什么好呢?他那时面临事业的十字路口,这时刚考上大学的儿子一席话让他豁然开朗,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很快实现了华丽转身,一直到现在事业红红火火,他每天都在考虑着兼并扩张的事呢!
我的外甥——小小董(董林)是个非常可爱天真的男孩,从小就非常乖巧,惹人喜爱。小时候和妈妈一块坐公交车来我家玩儿,那时他刚学会说话走路,临走我们全家送他们上车,我就站在车门口,他刚上车就喊我:舅舅,你去我们家吗?然后再看看后面我爱人:妗妗,你去吧?惹得车上人一阵大笑,大家都夸这小孩懂事,后来我大姐就曾经打趣说:小董,当初你为啥不给孩子起名叫懂事呢?
转眼间董林考上大学了,这孩子继承了爸妈身上的优点,非常有思想,做事还很低调,他从小人缘就比较好,因为出手大方,所以他屁股后面总有几个小伙伴跟着玩儿,我记得有一个小孩叫李根,父母也在市场上卖菜为生,多少年后他们家还是蔬菜贩子,而小董家已经发达了,但是董林仍然和儿时的那些朋友很要好。在那样的环境长大,从小董林就体会大人的艰辛,因此他懂事很早,很知道为大人分忧。上了大学他也在为爸妈转行的事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放假后他向父母建议开网吧试试,没等他说完爸爸就一口回绝了,说了一大堆理由。董林也没再吱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晚上睡下了小董俩却开始思考白天儿子的一席话,觉得儿子说的也有道理,开网吧回笼资金快,没有欠账和赊账问题,如今东营流动人口这么多年,经营网吧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二天从来不进网吧游戏厅的他破例开车逛遍了西城所有大小网吧,虚心向人家求教。清明节我们两家一块游北京,小董都没忘记带我们去那里的网吧看看,我知道这家伙已经下定决心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时的他已经成竹在胸,决计要大干一场了,其实我是很支持他这样搞的。
开网吧需要先期投入:店面装修、购置高规格电脑,打通各方关系。资金不成问题,他缺乏的就是经验。开始他首先依托万佳网络开办了连锁店,由他们出技术和网络维护,他出资金负责运营管理,双方利润分成,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准备,他的网吧顺利开张了,凭借着原来市场的人脉,网吧每天顾客盈门,每天晚上收账清点着赚来的第一笔钱,小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这样他一年一大步,把网吧从西城开到了东城,又接连买下几间繁华路段的店铺,依托网吧建起了2家可上网的宾馆。一招鲜吃遍天,正是因为他脑筋灵活又敢于实践肯于吃苦,他才能够获得成功。如今他又将目光投向了网吧宾馆以外的投资领域,他这种不怕失败敢于争先的劲头让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我看好他,当然也希望他们注意保重身体,毕竟已经人到中年,要知道劳逸结合才行!
如今小董回故乡也算是个大腕,他的创业奇迹使他荣归故里,父母兄弟也觉得很有面子,他也为村里做了好多善事,遇有大事都要给村里捐款,回一趟家村长也是高接远送好生招待,乐得小董眼都眯成了一条线,这是开心的笑,是胜利者的微笑,我知道这些微笑是用泪水和汗水换来的,所以他更懂得珍惜!
版权声明
本文系滨州作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品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