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Ta的文章 > 滨州记忆·鼓子秧歌在张杨村
滨州记忆·鼓子秧歌在张杨村
2018-03-01 09:54:07

春节,是福到的日子,是团聚的日子。

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了。

数百年来,鼓子秧歌一直是滨州阳信县洋湖乡张杨村过节最隆重的盛事。初一上午拜完年,下午全村人就围在一起跳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鼓子秧歌。

村里的老人们也说不上来鼓子秧歌的历史到底有多久,他们说,先有凌霄阁,再有鼓子秧歌,那么,鼓子秧歌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年间了吧。

所以,在张杨村过年,看不到打牌、喝酒等等,看到的,只是三五成群,或一大家人甚至全村人约在一起敲锣打鼓地带着笑容,跳着秧歌。

来到这里,你很快就能被每个村民脸上绽放的笑容所感染,不管是上学的孩子,还是外嫁来的媳妇,无论你问起谁,都能把鼓子秧歌的故事跟你讲得通透明白。

在这里,我看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是怎样在民间传承,那是这里的村民对这项民间艺术由衷的喜爱,所以他们的每个舞步才能焕发着动人的生命力,只有根治于老百姓心里的艺术,才能真正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

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已经放满了跳秧歌的道具。鲜艳的花伞规整地摆放。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伞架还完好地保存着。

手鼓、棒槌,黑髯,鼓子秧歌的灵魂所在

手鼓已经不知道被村民们打坏了多少个,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各个角色的服装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今年村里购置了一批崭新的服装

妇女主任带着姐妹细心地整理着,等待大家前来穿戴

村长在广播里通知大家来到文化广场,准备开始乡里汇演前最后一次排练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牛骨板,是整个秧歌队伍的指挥棒,它一转动,队形就会随着变化

村民们喜欢用自己喜爱的各种花色布料手缝手鼓的包边和飘带,希望把自己的美好祝愿通过小小的手鼓和欢快的鼓声传递出去

听到广播的村民纷纷赶到文化广场

村民们不管老少也前来助阵

春节的喜庆,洋溢在张杨村村头村尾的每个角落

小乐乐今年一岁半,还不太会说话,但是对手鼓天生地感兴趣。于是,他的妈妈特意从网上给他买了一套。看到在外上大学的表叔手里也拿着手鼓,乐乐好奇地试试谁的鼓敲出来声音更好听

过不了几年,小乐乐也会成为像表叔那样英姿飒爽的鼓手了吧

跟着妈妈来到广场,带上帽子,小乐乐更开心了

乐乐的妈妈是外村的媳妇,但是说起鼓子秧歌,也是头头是道

在文化大院,五奶奶和放假回来也参加演出的大学生孙子开心地合影

锣鼓队先行排练起来

锣鼓队老人们,是鼓子秧歌得以在村里传承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年龄虽大,但是他们身上肩负的传承担子仍然感觉很重

75岁的张天庆老人和61岁的张勇庆老人搭档多年,鼓声依然苍劲有力

李青龙是村里鼓子秧歌的教练,趁着还没开始排练,给我表演了一段现在村里只有两个人还会表演的滚棒,眨眼间,二十多个步伐就演完了,看的我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李师傅说,现在学习滚棒的人越来越少了。原因有二,第一是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体型也开始发福。而滚棒要求演出的人身材精瘦,才能在滚完的瞬间站立起来。其二是现在都是硬化的地面了,容易打滑受伤。面临这处在失传边缘的技艺,他很想多收几个徒弟传承下去,这也是他的责任所在。

11岁的杨增学学的是棒槌,穿戴完成后就叫上9岁的小伙伴给我表演棒槌的动作。

棒槌由古代士兵的武器演变而来,动作和步伐看似简单,但是完整的一套动作下来,也是非常讲究细节的。两个孩子认真地表演着,我也尽力去拍下他们的每个精彩瞬间,希望为这个舞种留下比较完整的影像资料。

没有参加演出的孩子们在广场边的健身器材上快乐地玩耍着,等待秧歌的开始

女孩子们还有些羞涩,但是表演起来都格外认真。女性出现在鼓子秧歌队伍里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以前的秧歌队伍,都是清一色的男性。

在办公室等待的时间里,俩孩子还在研究动作

“花”角们在打扮着

“花伞”是秧歌队伍的领队,黑髯是他们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道具,所以一定要好好保护

白色衣服的领队代表武官的将军,一定得有气场

哪怕是彩排,也要认真对待

整理好头巾,顿时神采飞扬

来到广场的村民越来越多

大家都各就各位

82岁的杨文堂老人等不及,踩着鼓点先跳了起来

秧歌队伍基本上到齐了,五颜六色的队伍,充满着节日的欢庆

鼓声响起,表演即将开始

秧歌队跳起来了,举着花伞的将军们带领着战士们跳起了胜利的舞蹈。

手鼓打起来了,士兵们应和着将军们的指令。

村支书张兴民每年都会带头带着大家跳秧歌

回到家乡的大学生们,此时都跳着儿时熟悉的舞步,品味着家乡的文化,这些文化会伴着他们的一生走向四面八方。

丑角“风声”们风流倜傥。丑角是近一两百年才出现在秧歌队伍里的配角,无论多少人,都不算入秧歌队伍的人数里,但是每个丑角都认真地表演着。丑角表现的是社会里各个阶层和行业的人。

丑角“扇鸟”自由自在

丑角“媒婆”妖娆多姿

众多的角色让秧歌更接地气

代表文官的红衣领队不断带着队伍变换着不同的队形

平时里粗犷的农民,此刻都是一个个优秀的民间艺人

轻盈的步伐,转动的花伞,如一片红色的云彩在蓝天下缥缈

无论什么角色,此刻都陶醉在自己的动作里

场内的演员,场外的观众,组成了张杨村春节最美的画面

鼓声是欢庆,舞步是幸福,每一个观众都是见证者

正因为有了全村人的参与,70多人的秧歌队伍才能轻易地组建起来。在这个队伍里,没有了干部和群众之分,有的只是共同热爱鼓子秧歌的可爱的张杨村的村民们。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鼓子秧歌会在张杨村里永远这样欢快地跳下去,这才是他们对这项国家非遗项目最好的传承!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