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内容正文

邹平人文地理/风景名胜/邹平的水(一)邹平境内的四大河流 2020-05-27 07:08:35

邹平人文地理/风景名胜/邹平的水(一)邹平境内的四大河流

邹平的水系主要有:黄河、小清河、杏花河、孝妇河、黛溪河等,以及与之有关的,如黄河水利风景区、黛溪河水利风景区、禾和湿地公园、人工湖等游览胜地。

黄河

邹平人文地理/风景名胜/邹平的水(一)河流

邹平黄河大堤(网络图片)

黄河位于邹平市西北部,与惠民、商河县隔河相望。在市境内的河道上接章丘市下界,起自码头镇原苗家村西北,向东经台子镇北董原村址东北流入高青县境内。市境内黄河河道总长21.695公里。

据史料记载:黄河在市内河段,原为大清河故道。1855年(清咸丰五年)农历六月中旬,河水骤涨,夺大清河道而下。1892年(光绪十八年),河道南迁,地处滩内渡口处的原齐东县城首当其冲,漂没殆尽。1938年(民国27年)6月,国民党政府企图以河水阻止日军进犯,在河南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自此山东河道失水。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次倡议督促下,堵住花园口,黄河重返山东故道。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于1950-1982年,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复堤工程,对黄河大堤加高、加宽、加固,筑成根治水患的坚固堤防。邹平市于1977年春天,投资438万元,新建房屋7552间,将黄河堤内的23个村庄全部迁到黄河堤外,使群众免受黄患之灾。

黄河是邹平市境内唯一有保障的水利大动脉,水量丰富,河床高出地面6-7米,有的达十几米,为了统筹用水,邹平市建设了配套齐全的引水设施,并在市境内建造了沉沙池和三座大型水库,以淤地改土和补充地下水源,确保群众生活生产用水。

现在,黄河大堤内粮丰林茂,植被丰富,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小清河

邹平人文地理/风景名胜/邹平的水(一)河流

小清河风光 张跃 摄

小清河又名新清河。自西南向东北斜贯邹平市境中北部,基本与黄河平行。旧小清河道自1130年(刘宋建炎四年)刘豫开掘,为运盐之河,至今已有856年,几经变迁,时浚时塞,已非原貌。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在旧河之北新挖河道,即现在的小清河。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又行疏浚。新小清河发源于济南西郊玉符河,纳济南市诸泉水及沿岸各支流,至寿光县羊角沟注入渤海。

小清河自章丘市贾庄村南入邹平县境内,流经码头镇南部边缘,横穿魏桥镇中部,又依次流经九户、孙镇、焦桥三镇与高青县的边界,至焦桥镇韩套村东北流入桓台县境内。县境内全长46.5公里,流域面积940平方公里。

小清河是邹平市北部主要排洪灌溉河流,自60年代以后,上游工业废水排入,河水污染严重,又黑又臭,鱼虾绝迹,农作物严重受害。加之泉水不接,经常断流,小清河水不清,成了害河。1996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小清河进行了统一规划治理,进一步提高了小清河的防洪泄洪能力。2016年,小清河复航工程正式启动,目前正在实施之中。小清河复航起点为济南市荷花路跨熊清河大桥下200处,终点为潍坊市西港区羊口作业区,航道总长169.2千米。在邹平市拟建魏桥、孙镇两个港区。

小清河在市境内支流自东向西有马四干、郑一沟、魏桥大沟、路清沟、章历齐排水沟、章齐排水沟6条,支流总长1099公里。

杏花河

邹平人文地理/风景名胜/邹平的水(一)河流

韩店镇杏花河东白铁索桥 张跃 摄

古名环河沟,又名清河沟,为排泄古浒山泺积水的一条小沟,每逢雨季常成水患。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知县桂麟令掘清河沟,引水北注新清河。1935年(民国24年)春,邹平实验县政府征集民工疏浚,适值杏花落红,流水漂泛,遂更名为杏花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杏花沟经多次整修治理,排水能力大大提高,1969年改称杏花河。

杏花河源出芽庄湖,上接章丘漯河客水,经明集、韩店、孙镇、焦桥穿胜利河入桓台县境注入小清河,市境内总长33公里,流域面积425平方公里。

杏花河在县境内有9条河道汇入,分别为五十米大沟、黛溪河、郑马河、六六河、长白沟、新民河、安袁河、利民河、刘套大沟,除黛溪河为自然形成的排洪河道外,其他均为人工开掘排灌两用河道。

黛溪河古名沙河,《齐乘》称蒙水,因源于摩诃山下黛泉,又汇诸涧溪水,故名黛溪河。黛溪河系邹平县南部山区自然形成的排洪河道,发源于以摩诃山为中心的18条山峪,上游分两大支流:一条汇西董乡西峪、八柱台、大马峪和上下回诸峪之水,经由家河滩、尚庄至西董村西,向北至崔家营南;另一条汇杏林、秦家沟以南诸涧之水,经黄家河滩、南石至崔家营南,与南来支流汇合,穿于兹山、印台山之间,北流绕邹平县城折向西北,至上口村西南入杏花河,总长23.6公里,流域面积97.5平方公里。1958年以前,涓涓细流,常年不断。汛期洪流直下,有时泛滥成灾。而今黛溪河几经治理,成为一条景观河。近几年雨水减少,下游经常断流。

孝妇河

邹平人文地理/风景名胜/邹平的水(一)河流

改造中的孝妇河 (网络图片)

孝妇河 源于淄博市博山区凤凰山神头村,北流经淄川、马尚,至周村区大七里庄北入邹平市境,流经县境东部,绕长山城经永池、甘埠、吕家,再北行经毛张、赵旺、西夏,至北绳东行入桓台县境,注入麻大湖。县内流程22.9公里,流域面积172平方公里。

孝妇河古名孝水,又称袁水、笼水,清代始称孝妇河,是自然形成的排洪河道。境内河道弯曲,下游窄浅,堤防单薄,汛期经常泛滥。建国后,裁弯取直,扶堤加固,1960年淄博市在上游修建萌山水库,截住流水,河道渐趋干涸。

孝妇河在邹平境内主要有9条支流,由上而下分别为米沟河、泔沟河、潴龙河、新月河、胜利河、老坞河、韩信沟、白蛇沟、中心沟等。

胜利河系孝妇河分洪河道,始挖于1950年,取胜利建国之意而命名。胜利河全长17.5公里,流域面积17平方公里。胜利河河道宽直,泄洪流畅,汛期可开胜利闸分泄孝妇河洪水。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