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五一特辑|荣誉的背后:滨医附院人的责任与担当!

发表时间:2018-05-02 08:47:31 阅读:112367

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的腹地滨州,有这样一群人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生命的守护神——他们就是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提起滨医附院,当地人心中的定位是“高水平、好服务”。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不断夯实医疗根基,在急危重症救治、疑难大病攻坚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以顶尖技术项目引领区域医疗发展,造福区域百姓。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一个个科室、一位位滨医附院人辛苦付出,不断追求卓越的结果,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责任。“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我们走进滨医附院,了解他们的荣誉与付出。

重症医学科(ICU):

50%到60%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救回

2009年收治近40例H1N1重型甲型流感肺炎,患者病死率远低于当时的平均水平;

2010年手足口病暴发,滨医附院的重症肺炎专科救治了60多名重症手足口并发急性肺水肿的患儿,完成了政府和医院“零死亡”的目标任务;

2017年5月成功救治1名老年H7N9禽流感患者,使这个高病死率的疾病在滨州却步;

2017年年末甲流来势汹汹,威胁着人民的健康,针对这批患者的特殊性,再一次制定了新的治疗计划和治疗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

一次次大范围呼吸系统疾病的暴发,那些濒危生命的救治,成了检验重症医学科团队的试金石,而这支团队“从死人堆里扒活人”的本领在积极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救治过程中得到了历练。2017年度滨医附院重症肺炎专科荣获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称号,这是当今山东省内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发展的最高荣誉。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护士们又是怎样理解自己的职业的?学科带头人王晓芝介绍,在ICU创建之前,这批危重患者死亡率高达90%,ICU的成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熟,50%—60%的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回。

一个优秀ICU医护人员的准确观察和判断,几乎要求出自本能。而这种本能,唯有长期艰苦的训练和磨砺才能获得。滨医附院重症肺炎专科团队在先进理念指引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再加上精良设备的投入和支持,让整体救治水平的提升成为现实。目前每年收治重危患者1000余例,成为周边地区生命的捍卫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滨医附院ICU已发展为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的呼吸病疑难及危重病患者的诊治中心。

广获赞誉的背后是重症医学科医疗团队在超负荷的状态下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精雕细刻、动态定量、滴定式管理”是他们的特色理念,每一个重症肺炎患者来到这里时,都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器官功能衰竭,衰竭的器官就像一块破布一样,需要小心地修补,微量输液泵需要精确计算每一种药物的用量,甚至计量到每小时(或者每分钟)几个微克,需要精确定量每小时的液体入量,每小时的尿量,引流液的量等等。每个病人床旁都有专职的护士动态、严密地观察每一项生命体征,护理单上密密麻麻地记下病人一天的参数。在这里,诊治的每一步都严格遵循这个原则,以保证那些脆弱的生命慢慢恢复生机。

工整精细的文字数据记录后面,是一个团队不分昼夜、争分夺秒的付出,是生命之花从生机黯然向生机盎然转变的证明,更是“生命至重”人文理念引领医者行动的佐证。

消化内科:

积极推进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

每次接触消化内科主任刘成霞,总能感觉出她有一种担忧,“在日美等国,早癌的发现率大概为70%,可在中国却不足10%。”这种担忧背后其实是对患者高度的责任感。也正是在这种责任的驱动下,刘成霞带领消化内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用数字说话:2017年带领消化内科团队完成内镜诊疗人次近3万例次,发现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超过1千例,抢救急危重症病人超过千人,滨医附院消化内镜室消化道癌的早期检出率超过40%,走到了全国先进行列。通过积极推进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优化流程、严格质控,刘成霞主任带领的消化内科为区域百姓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兢兢业业,奋力拼搏,追求卓越是滨医附院消化团队的坚定信念,为此,他们数次到世界最高学府研修深造,汲取国际最先进医学技术及理念,回国后不断实践,使多项技术填补了黄河三角洲及省内空白。如今的滨医附院消化内科,是国家早期胃癌筛查协作基地,山东省肿瘤筛查示范基地、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第一批临床路径试点单位,国家级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滨医附院临床重点专科……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成全三代人的幸福”。刘成霞主任用30年的辛勤耕耘诠释了“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新时代奉献精神。

心脏外科:

积极开展贫困先心病儿童免费救治工作

今年4月份,“天使之旅——黄河三角洲先心病筛查”活动再次在滨医附院启动,当天即有60多位家长带孩子前来筛查。这其中离不开心外科主任王玉玖的不断努力。

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血管外科的一类常见病,作为经济还欠发达地区的滨州市,王玉玖在工作中发现还有许多先心病孩子家庭,由于承担不起几万元的医疗费用,耽误了孩子的救治甚至放弃对孩子的治疗。作为一位党员和医生,看到这种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手术的孩子只能等待死亡的到来,他倍感痛心和遗憾,他觉得除了提供技术以外还应该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2009年经过多方协调滨医附院与滨州市红十字会、滨州市文明办、滨州市传媒集团共同启动“小天使”先心病救助计划。在医院领导及滨州市红十字会支持下,王玉玖主任带领心脏外科积极推行“小天使”先心病救助计划,多方筹措资金对滨州市贫困先心病患儿进行救助治疗。至今,滨医附院与滨州市红十字会共同组织实施的“天使救心”公益项目已救助贫困先心病患儿近200名。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玉玖得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用于救助先心病患儿“天使阳光”基金项目。他经多方奔走,终于使滨医附院被确定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阳光基金”项目先心病救助全国定点医院。有了“天使阳光”项目的助力,更多的贫困患儿得到了救助。2017年王玉玖又代表医院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滨州市红会、企业救助基金联合探讨进行了1+1+1滨州地区的先心病救助模式,即患儿治疗费用医院救助一部分,红基会救助一部分,企业救助一部分,实现了数十名滨州地区贫困先心病筛查、手术、治疗全部免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在王玉玖主任及其团队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先心病孩子过上了与正常孩子一样的幸福生活……

脊柱外科:

开展国内一流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2017年1月15日,首届黄河三角洲脊柱外科3D打印高峰论坛暨第四届黄河三角洲微创脊柱外科高峰论坛会议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3D打印专业委员会、滨医附院脊柱外科共同主办。这次会议的举办,充分展现了滨医附院脊柱外科对学科前沿新技术的关注。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是一种精度高、创伤小、疗效好、康复快、安全性高的技术,术者必须具备过硬的脊柱手术功底、丰富的脊柱外科诊疗经验。滨医附院脊柱外科率先在国内开展全脊柱微创脊柱外科诊疗技术,在脊柱內镜、通道系统、经皮诊疗、介入技术、显微技术等领域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目前,微创经皮颈椎內镜治疗颈椎病、脊柱內镜下融合技术治疗脊柱伤患、3D导航技术在微创脊柱外科的应用等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脊柱外科已经实现了全脊椎伤患全面微创化、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性治疗,创建了专业特色品牌,开创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及省内微创治疗脊柱疾患的新格局,成为国内脊柱微创技术的领先团队,走在全国脊柱微创技术发展的前列。

在科研方面,脊柱外科团队承担了一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二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项,十一项厅局级课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有利地推进了学科技术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学科建设水平。

脊柱外科主任孙兆忠说,“我们在发挥脊柱外科传统诊疗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不断创新、稳打稳扎地实现新旧技术更新,一大批前沿的新技术应用使患者得到了实惠,更加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我们脊柱外科现在已经成为‘微创脊柱’技术专业特色学科,通过不断引进国内、外脊柱微创先进技术、设备,打造‘微创脊柱’品牌学科,创新性开展国内一流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对于脊柱手术,许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开放性手术上,有一种排斥、惧怕的心理。用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需求就是医者的追求,面对这些问题,滨医附院脊柱外科早早将发展方向锁定在了微创脊柱技术上。发展到现在,脊柱外科不仅是滨医附院临床重点专科,还是鲁北地区以治疗脊柱脊髓伤病、脊柱畸形、脊柱肿瘤为特色和骨质疏松症、脊柱骨关节疾患、骨病、骨肿瘤、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中心,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脊柱內镜理事单位和全国培训基地。

神经外科:

3D打印技术造福百姓

2018年4 月15日第三期全国3D打印微创穿刺治疗脑出血培训班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D打印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学习班在滨医附院神经外科的成功举办。来自全国过各地的三十余名学员满载而归。自2015成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3D打印医学研究所以来,神经外科已将3D打印这一前沿科技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的各个领域中,走在全国的前列,并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科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泽福教授已应北京协和医院王任直教授邀请担任全国巡讲讲师。神经外科应用将3D打印技术充分应用于临床,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微创及精准医疗的国际先进理念。

2015年神经外科在李泽福主任带领下完成全球首例3D打印治疗创伤行颅内血肿后,逐渐开展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颅内血肿的微创穿刺,逐渐完善并获得满意疗效,并申请获得国家发明型专利。而后将这一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介入手术的微导管塑形,颅内复杂动脉瘤,颅神经疾病,颅内肿瘤术前手术规划,颅内囊性病变的穿刺引导,颅内病变的体表定位等诸多神经外科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

神经外科作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脑卒中基地在学科带头人李建民院长、李泽福主任的带领下已建立了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颅脑创伤及神经重症、功能神经外科及脊髓脊柱神经外科五个亚专业,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区域神经外科急危重症和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心。

脑血管为黄河三角洲区域高发病重,作为国家脑卒中基地,在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的出血性卒中治疗方面,全面应用3D打印、显微外科微创手术、介入血管内治疗、神经内镜等先进技术综合治疗;脑血栓、急性大血管闭塞、烟雾病、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大面积脑梗死等缺血性卒中治疗方面神经外科充分发挥掌握手术和介入结合的全面治疗理念,并开展颅内外动脉搭桥这一先进手术方式,充分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造福广大卒中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功能神经外科及脊髓脊柱神经外科在显微手术的同时常规开展神经内镜治疗并应用3D打印技术指导治疗,充分体现微创与精准的先进治疗理念。颅脑创伤及神经重症方面在救治黄河三角洲区域疑难危重病人方面享有较高声誉,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方面走在国内前列。

人才的培养是一支队伍不断进步的基石,神经外科已建立了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实验室及临床实验室,为人才队伍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病人多,急诊手术多,长时间的大手术、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已成为常态,但是神经外科的每一位职工毫无怨言,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只为他们的共同心愿——造福更多的老百姓。

妇产科:

积极开展腹腔镜技术减少病人的创伤

妇产科主任刘志强切实响应医院发展规划,积极稳妥地开展妇科腹腔镜系列手术,填补了滨医附院历史上妇科微创手术的多项空白,进一步加强了本学科在黄三角地区的优势地位。如今,他正驾驭着一个学科,驶向新的辉煌。

刘志强粗略地统计了一下2017年的手术量,妇产科全科大小手术接近10000例,每天他自己安排至少6台手术。他说这还不是最多的时候,最多的时候一天排到近10台,忙到晚上11点是常事。每天如此忙碌都让他有了“职业病”,手术时间长了,下了手术台感觉心率也快了,前胸背后酸痛酸痛的,椎间盘有问题。

“病人来到医院最希望的是没有疼痛,我们就想着满足患者的这个希望。”刘志强说,知道疼痛对病人造成的恐惧,微创手术是势在必行的。2009年,刘志强开展了大的腹腔镜手术,取得了成功。之后,刘志强和他的团队连续成功开展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挖除术、卵巢肿瘤剥除并卵巢形成术及各类输卵管手术等一系列腹腔镜微创手术,实现了质的跨越。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重点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进行了良好的梯队建设。腹腔镜技术的开展扩大了滨医附院在黄三角地区的影响,也在全国有了知名度。2017年11月份召开的中国内镜医师大会上,刘志强教授参会并发表了题为《腹腔镜下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右侧卵巢移位术》的主题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赞誉,滨医附院妇科的内镜水平走出了山东,走向了全国。

他还规定主治医生,不管是进修学习,还是在医院工作,一定要把握个人的专业方向。“医学的发展必须要专下去,我们三级甲等的医院不是一个全科的医院,只有专下去,专了、细了,医生的水平才能提高。”刘志强说,下一步他们科室计划将门诊工作全面走向无痛化,解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儿童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为急危重症患儿筑起一道医疗防线

滨医附院儿童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是一个以研究儿童内科疾病、尤其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小儿重症及儿童保健为重点、兼有教学、科研、预防任务为一体的科室,包括儿童呼吸与重症监护二个专业。

随着各级医疗机构的完善,普通病人在大型医院得到分流,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危重病人越来越多,这一类病人往往需要呼吸支持、生命支持,然而出生一个月以上、14岁以下的危重症患儿在滨州乃至鲁北地区的收治仍受到限制。为加强对黄河三角洲区域重症患儿的救治,2015年10月,滨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正式运行。这里可接收1个月以上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重症脑炎、脓毒症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功能、心功能、肝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哮喘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心肺复苏术后的监护等急危重症患儿,专为他们筑起一道医护防线。

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液体复苏是关键,儿童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充分利用USCOM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技术,及时检测并捕捉患儿心血管功能中每次心跳的重要信息,准确掌握患儿心脏前、后负荷的大小,为重症患儿临床用药起指导作用。避免补液多度或补液不足,增加了抢救成功率。也为了提高患儿患病期间的生活舒适感,关注危重症患儿的镇静、镇痛治疗,竭力减少患儿的痛苦,促进危重患儿的康复。

各种内科疑难危重患儿、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症状,一般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危重症高发等特点,就救治医疗机构的综合技术水平要求很高。这就使得儿童重症监护科在尖端技术领域不断探索,并且全员走向更加精细化,在儿童重症科研领域不断拓深,在医疗实践中淬炼一个又一个技术水准,通过监护仪对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持续密切监控,随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淬炼了过硬的重要生命参数监护技术;对呼吸衰竭的病人利用呼吸机进行治疗,根据血气结果不断调整呼吸机参数,淬炼了过硬的呼吸支持技术;对感染病人可通过细菌检查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淬炼了过硬的感染控制技术;针对儿童不能进食的情况,每天根据孩子的体重和入院天数,不断调整糖、蛋白质、脂肪的营养配比,通过静脉注射、胃肠道补充营养物质的手段,为疾病的恢复提供最好的条件,淬炼了过硬的营养支持技术。

把全部的智慧和热情投入到护理事业中去

她尾帽上的三条杠,顶起的是责任!她率先垂范,以人为本,积极推行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护理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良好成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护理部主任,山东省卫生系统护理岗位标兵,山东省护理服务示范标兵,滨州市职工技术能手,滨州市优秀女服务明星、滨州市“三八”红旗手、2018年滨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她就是滨医附院护理部主任陈晓琳。

开拓创新,提升科学管理。 “为患者多做一点儿”,努力达到“再细致一点儿”“再专业一点儿”。陈晓琳始终坚持优化服务、突出特色、追求卓越为目标,带领广大护理人员,拓宽优质护理服务范围、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不断推出特色优质护理服务项目,持续提高护理服务品质,将优质护理渗透到医院的每一个角落,跟随患者就医的全过程。她创新性地将循证护理理念与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有机结合,开展“优质护理,循证实践”活动,使临床护理服务更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为患者提供个性、专业、全面、全程、安全且符合成本效益的专业服务;建立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为核心,以信息控制为手段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切实保障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在全院护理单元推行品管圈活动,带领广大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使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分析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护理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医院的护理品管圈项目参加全国第二届、第三届医院品管圈大赛,分别获得最佳表现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以人为本,打造卓越团队。她提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强化护理人员急危重症护理能力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等工作思路,加速专科护士培养,全面提升护理队伍素质。重视人性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护理文化建设,关注护士健康,关爱护士生活。通过医院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途径,宣传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成绩,报道优秀护理人员事迹,创建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护理文化。

辐射带动,促进区域护理事业发展。无论是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还是作为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黄河三角洲区域护理事业的发展一直是医院护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多年来,护理部每年免费接收兄弟医院护理人员的进修培训300余人,为区域内基层医院培养了大量的护理人才。医院还举办护士长后备人才培训班,为周边地区兄弟单位培养了高素质的护理管理人才。并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黄河三角洲护理学术论坛,加强了同行间的沟通交流,为提高区域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急诊护理:

永远忙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如果说一剂良方、一台精准的手术让你的身体康复,那么,一个笑脸、一声问候、一次次如亲人般的呵护,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慰藉。身心痊愈,正是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的承诺,前者考验医生精湛的医术,后者则凸显护士优质的护理服务。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细节管理,提升专业素质,保障病人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却包含着广大护理人员无数的付出和心血。

“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懂得如何珍爱生命和感悟奉献的幸福。”滨医附院急诊科护士长韩海霞如此说。20年的工作经历让她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2009年甲流、2010手足口病暴发期间,她先后主动请缨,奋战在一线。曾获“滨医附院十佳护士”、“滨医附院优质护理服务之星”等称号。自任护士长以来连年获“优秀护士长” “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背后是细心的护理和温暖的问候。急诊科是一个犹如战场的“硝烟弥漫”的地方,这里有痛苦不堪、生死一线的患者,也有不知所措、崩溃绝望的家属,而韩海霞永远都是急诊科上班最早的一个,用一天最好的心情感染周遭的人们。一床大爷满身的压疮离得远远的都会传来阵阵恶臭,大家望而却步,她没有丝毫犹豫,熟练而又细致的帮老人处理腐烂的压疮,一忙都是大半个小时,直到老人的压疮好转恢复。夜晚的急诊科永远忙碌,车祸伤、醉酒、猝死患者经常会遇到,凌晨一两点、刮风下雨,她总是急匆匆赶来,投入到工作中。

对于广大患者和滨医附院急诊科护理团队而言,韩海霞就是病患困境中总能伸出温暖双手的那个人。

病理科:

不容差错,为临床诊疗提供“金标准”的幕后英雄

他们被称作是“医生的医生”,一纸报告为临床诊疗提供“金标准”;他们是生命的“判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生死”;为了更加精准的演绎工作中的角色,他们每天在显微镜下的方寸之地默默耕耘……他们,就是病理医生,在成千上万个的细胞构成的图案中,探寻着疾病的本质所在。

在吴淑华主任的带领下,滨医附院病理科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2006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2006年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点,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同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强化工程, 2010年成立病理研究所,被附属医院确定为“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2006年、2011年连续两届获得山东省病理质量控制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被山东省卫生厅批准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2015年病理科肿瘤分子病理实验室被确定为滨州市重点实验室。2013、2014、2015年连续获得附属医院优秀医疗团队、继续教育先进科室、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基地、优秀科研团队、优质服务示范科室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病理科的工作量每年都以10-15%的速度增加,仅2015年全年各项病理检查55695人次,其中常规石蜡组织病理检查31240人次。目前,病理团队在鲁北地区率先开展PCR、RT-PCR肿瘤基因检测、基因重排、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肾穿刺、骨髓穿刺活检、细胞DNA倍体分析技术、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快速石蜡病理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创建了新鲜标本组织库和分子病理实验室;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病理科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和病理科远程会诊平台;年完成尸检50余例,已成为鲁北地区临床病理诊断、会诊中心。

病理工作的进步离不开科研的助力,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吴淑华主任及其团队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近5年来承担或完成各级各类课题36项,科研经费214.7万元,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7项,厅局级3项,其他25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9篇,SCI收录16篇。获得国际先进水平成果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厅局级一、二、三等奖10项,校级优秀成果奖8项。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荣誉的背后,是滨医附院人坚强的信念,是无限的付出和永恒的责任。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一起为默默耕耘的劳动者点赞。

点赞  1 收藏  0 转发  0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 content2018-05-02

    劳动最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