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侯玉杰
男,汉族,海阳市人,1964年10月生,1983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分配到惠民地区(滨州市)史志办工作至今。是九三学社社员,滨州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滨州市史志办年鉴科科长。 是两届《滨州地区志》编辑。

梁才王家:始迁祖与朱元璋同乡,盛于清朝中叶

发表时间:2017-01-08 00:00:00 阅读:2468744

滨州一带明朝前的土著居民,仅占百分之二十左右。写真实的滨州人家,从谁家开始呢?我反复掂量,就从朱元璋的老乡梁才王家开始吧。


rQ3Wf3db2W.jpg

梁才王氏族谱


明永乐初年由濠州迁居滨州,王家一门出了四名进士


滨州梁才王家祖籍安徽濠州,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算是同乡,明朝永乐初年,王家的先人随军队的调动迁居北京。不久,王安迁居滨州,居住在滨州最东南部与利津、蒲台县交界地带、大清河之阳五传至王胜时,王家四世同堂,家庭和睦,子孙开始科举登第。

王胜有3个儿子,有8个孙子。8个孙子中有6人获得功名。最著名的王学书,字惟忠,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曾任山西兵备道,镇守边关颇有威名,官至宣府巡抚,有《筹边要略》行世。王学易中隆庆四年(1570年)举人,官至武邑县知县。王学书晚年家居期间,担当起教育后代的重任,成效显著。不仅王家子弟得益,滨州的许多士子跟随他学习,也功名显赫。他“开寻乐斋,以课后来之俊。于是,赵廷琰起辛卯,尹应祥起甲午,宋怀诚起癸卯,薛凤翔起丙午”

此后,王家一族书香门第,科举连绵,从王学书开始,他的两个儿子都中科举,其中长子王家桢贡生,官至江夏县知县次子王家植,字木仲,中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声誉颇高,数种著作传世。王学书的孙子王支焘,字青芝,中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嘉湖兵备道,有文圃十二卷。王学书的七代孙、王家植的六代孙王采珍,字献廷,号昆岩,中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历任四川南溪县、成都县知县,合州、邛州知州,湖南衡州府知府,湖北郧阳府知府。王采珍的孙子王於藩,字价人,号野航,中嘉庆十三年(1808年)举人,历任河南修武县、考城县知县。

合计梁才王家一门有王学书、王家植、王支焘、王采珍4名进士。


明朝中期走上政治舞台,至清朝中期达到鼎盛


明朝中期,王氏家族走上政治舞台。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相同,在早期,家族的风云人物虽然是文官出身,但是担任武职,横马立刀,巡边塞上,如王学书等人,这和滨州另外一个家族杜家几乎如出一辙,如杜诗、杜承式也都是边关主帅由此,他们的个性表现都神采飞扬,作品都大气豪放。

即便如王家植,终身在翰林院里为文官,也是个性张扬,当地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丰富多彩,他英年早逝后,各界人士尤其是家乡父老扼腕叹息。他的作品透着大气,如《登琅琊台》中:“台上秋风俯大荒,侧身东望思茫茫。”又如《王明府九日盖公堂留饮同王元起》:“客兴秋声落木中,追随篱下意何穷。竹垂玉露通新月,花落金英任晚风。清净西京怀相国,文章东武重苏公。到来镇日留恋地,送酒白衣未许同。”

到了清朝的中期,王氏家族兴盛数代,封建制度也完善,处于盛世时代,因此,他们的作品都以山水风光为主,风花雪月,一派美好气象。如王采珍,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关乎山水风光的,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也和杜家的杜彤光、杜受元、杜受廉等人相同。如王霡霖,字梦岩,廪贡生。其家族后人说他:“诗法盛唐,随意应答,皆至性流露。”有“盖世炎凉烹竹叶,关心风雨问梅花”之佳句。其作品《漫兴》:“脱然利薮与名场,寄傲听松旧草堂。斗酒席间缘客醉,题诗花下为春忙。逸书添购权医癖,古墨浓磨当烛香。莫笑狂生狂太甚,世间能有几人狂。”敢于自称狂生,也确实潇洒风流。

到了同治、光绪时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王氏家族也日薄西山,反在作品中就是哀愁,万物复苏他们伤春,果实累累他们悲秋,漫天飞雪他们又伤心劳神,感觉到无尽的凄凉。如王子武,这又和杜家晚期的杜翰等人如出一辙。


王家主要文化名人有王采珍、王绳曾等人


王家主要文化名人有王采珍、王绳曾等人。

王采珍,滨州王家第十四代孙,生活在乾隆时代,去世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有《蜀道集》等作品。王采珍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各地的风光都尽收眼底,他的诗词全部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


tGm46AB8kJ.jpg

王家家谱中收录的王采珍序言


其特点一是生机勃勃,豪气冲天,胸怀宽阔,包揽玉宇。如《荆门州道上》:“白云堆裹万山开,澎湃奔波涧底洄。乱石当关寻故垒,一山俯压一山来。”“马嘶古道暮云屯,一抹烟收旧雨痕。三国六朝遗恨在,山川曲曲抱荆门。”再如《登白帝城》:“白帝城高百尺楼,凭临今古望中收。水穿巫峡风云暗,山凿夔门日夜流。自昔三巴盘鸟道,只今八阵护龙湫。千年兴废知何尽,惟付长江一叶舟。”又如《凤岭》:“岐周凤鸣后,凤去尚余岭。俯视罗群峰,层叠现奇境。回鞍凤城下,薄雾隐烟井。忽然雷雨来,晦明变俄顷。急湍走岩穴,奔流若驰骋。双虹倒垂峡,征马势相并。”如《太华山》:“呼吸通帝座,高高落飞雁。横空洒玉泉,明珠星一串。”通览王采珍的作品,酣畅淋漓的感觉油然而生。

第二个特点是在咏物感叹中借故抒怀,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如《咸阳渡口》:“自古帝王州,于今渭水流。波翻初日上,风卷宿云收。隔岸人呼渡,登城独倚楼。终南犹在望,千载思悠悠。”又如《灞桥》:“函谷听莺度,灞桥停马看。天空平野肃,云静远山寒。风雨严金鼓,波涛湿玉鞍。由来征战地,无复旧长安。”即便是感叹悲剧人物岳飞,也是一股正气弥漫天空。如《岳忠武庙》:“谁下班师诏,空悲射虏书。两宫终不复,百战竟何如。风折南枝劲,云迷北望孤。森森遗庙肃,浩气满清虚。”又如《登襄阳城楼》:“荆襄自古今,落日一登临。远树浮烟阔,高云傍阁深。碑余羊祜泪,江见杜陵心。凭吊情何限,停舟待月吟。”《潼关城楼望黄河》:“万古此悠悠,苍茫一望收。谁探星宿处,遥指水源头。隘地风云暗,寒天日月流。群峰帆外落,凝望几登楼。”在他的眼里,世界是美好的,他看到的遍地都是枝繁叶茂,繁花似锦。《井陉关》:“二三戍关士,醉眠杂笑语。”他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不怨天尤人。《介山》:“天功孰能据,人事何足怪。天人两相持,无宁守吾介。介子流风高,叹息我行迈。昔从何独愚,今去何独惫。荣名羁中人,贤者立不败。长啸登高冈,俯视破尘界。草木何寂寂,空山绝机械。古人不复见,古道振聋瞶。因人以名山,历劫山不坏。”总之,读王采珍的作品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绳曾,字子武,号竹痴,增贡生,曾担任过鱼台训导,有《子武诗钞》。是王采珍的曾孙,王於藩的次子,生活在清朝道光至光绪时期,即清朝末期。在他的高祖父王采珍“乱石当关寻故垒,一山俯压一山来”“千年兴废知何尽,惟付长江一叶舟”等名句的压抑下,他的作品显得特别扭捏和小气,穷酸秀才的形象跃然纸上。他的父亲王於藩虽然不及他的高祖父豪气,带着一些败落气势,但是,王於藩作品的主流仍然是积极向上,如《冬杪出都赠别子维族叔》:“频年索米滞燕郊,心类悬旌迹类匏。朋辈竞为莺出谷,征人仍似燕归巢。酒樽每共霜更尽,棋局常同雨夜敲。计到家园应不远,春风斜拂绿杨梢。”又如《陈桥》:“燕台别后隔云泥,匏系经年万柳堤。迎送不停同磨蚁,酸碱自得等醯鸡。浇愁浊酒倾三雅,破闷新诗受一奚。回首长安空怅望,太行遥指夕阳西。”王於藩的风景诗也较轻快明丽,《堤望率成》:“万柳长堤正复斜,茅檐历落两三家。西风吹送潇潇雨,开遍疏篱扁豆花。”

与前辈们相比,王绳曾身处乱世,咸丰、同治、光绪时期的社会动荡给他心里造成了极大的阴影,其家族也走向了破落,少年时代优越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他要为生活发愁,而自己又不善理财,日渐贫困的日子使他心里的落差巨大,因此,他的作品以悲天悯人和怀旧为主。

一是感叹自己。如《自责二十韵》:“适俗非所长,生计每相左。花样不入时,岂关运坎坷。逢人拙言辞,那得免穷饿。花落犹结实,竹荫犹添个。而我百无成,但见兀兀坐。”虽然不得不承认自己无力改变社会和人生,但是,读书人那种不堕青云之志却一刻也不能释怀。如《放言》:“不憩恶木荫,不饮盗泉水。耻受嗟来食,宁为穷饿死。自谓饬廉隅,凡庸安足拟。翩翩冶游郎,裘马耀都市。相逢歧路闲,听然启玉齿。硁硁拙谋生,一寒竟至此。”“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人事可弋取,天道终渺茫。纵有点鬼簿,位置岂精详。”“源清流自清,源浊流自浊。”自我标榜清高的同时,他也时刻在怨天尤人,颇有些报国无门的遗恨。《通城驿小住闻有聚匪之警避道南桥》:“无端啸聚气偏雄,焚掠喧传过处空。客子路捎荒寺外,人家门闭夕阳中。原情尽有民非盗,痛苦时逢途又穷。利济苍生吾辈事,抚柔何以答宸衷。”到了晚年,他对世态炎凉已经看淡。其作品就豁达了许多。“天能定我终落魄,不能靳我诗酒乐。”“世事大抵皆如此,浊酒一杯吾去矣。”(《秋九旋里留别方城诸吟坛兼以志谢》)《自笑》:“自笑冬烘一腐儒,论文老眼渐模糊。皮毛莫道麒麟楦,画榻谁描蛱蝶图。到处尽容人啸傲,此生甘受鬼捓揄。而今收拾名心起,不把禅机问野狐。”

二是怀念。光绪四年(1878年)重阳节,他已是高龄,回忆起自己四十多年以前和杜受衡、杜受元、薛嵋等朋友一起登秦台的情景,感慨万千,时过境迁,当年的朋友们都已经作古,而自己独身浮萍,因此有《风雨近重阳》之作。他对朋友有深深的感情。《走笔呈惕厓》:“黄叶落如雨,钟声清到心。霜华三径薄,灯火一窗深。诗思论甘苦,人情辨古今。相与共晨夕,幸赖有知音。”他向往的生活是“奴耕子读乐有余,携酒闲看秋云卷。”(《寄送家兄舍弟之胶东》)他对家庭有很深的眷念,特别是对妻子一往情深。《新安道中寄内用壁闲韵》:“往返秦中春又夏,数逢驿使寄梅枝。晓风残月山行候,应是深闺入梦时。”晚年,他有《悼亡》组诗四首。“记得拔钗沽市酒,花蒸香雨一廉秋。”由此看来,他的生活已经非常艰难,竟然达到了妻子典头饰的地步。“不厌清贫酷爱诗,追思往事不胜悲。打窗风雪归来夜,无复挑灯问字时。”夫唱妇随,夫妻两个灯下唱和的情景,在封建时代非常难得。“写到茜红罗碧句,墨痕不及泪痕多。”从怀念妻子泪满襟来看,他也是性情中人。

第三,即便是在描写风光的时候,他也夹杂着一种悲愁的情怀。《春宵对月》:“著人风力太轻柔,月色花光艳欲流。好向嫦娥问消息,谁家香梦熟红楼。”《春柳》:“生怜冶叶更倡条,翠簇花间分外娇。寄到莺声如梦幻,频来燕影总魂销。帘遮细雨前村路,水涨东风旧板桥。为语诗人过灞岸,不应轻折小蛮腰。”

王绳曾的夫人张琳,字怡梅,是滨州武举人、官郁林参将张凤翔的女儿,夫唱妇随,唱和酬答,是滨州不可多得的夫妻诗人。张琳有《怡梅诗存》。张琳的作品以描写风光和思念丈夫为主。作为女性来说,张琳的作品感情丰富、细腻,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齐东道中》之一:“麻姑堂外柳丝斜,茅店萧条四五家。一路钿车香碾处,和烟和雨病桃花。”之二:“野花折取两三枝,不忍轻抛插鬓丝。引得侍儿夸解事,回头含笑道相宜。”张琳的作品也不乏俏皮,女性的妩媚和婉转一览无余,透着可爱,如《题畹香女史绣余吟卷》:“倦绣余闲即唱酬,闺中静好自无尤。从来清福人间少,笑问芳卿几世修。”也难怪王绳曾晚年怀念妻子的作品“墨痕不及泪痕多”,张琳的作品主要还是思念和牵挂丈夫,如《送夫子之汴州》之一:“噌吰遥送隔林钟,料理征衣意万重。最怕深秋风雨夜,半窗灯火说离悰。”之二:“临别牵衣傍客车,来年归计定何如。长途此际多红叶,早寄闺中一纸书。”又如《和夫子新安道中见寄元韵》:“别君落叶萧萧候,倏送春归绿满枝。生把相思分两地,关山残月上灯时。”



责任编辑:王光磊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0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