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内容正文

对滨州老北镇出土嘉庆十二年旌表节孝侯廷对妻赵氏坊的一点感想 2018-05-24 15:15:00

5月20日,滨州市北镇街道义和居委会(老北镇黄河大坝堤根下)发现一清嘉庆年间石牌坊。

牌坊正面向南,原本立于老北镇盐店街南口。与出土的石牌坊一堤之隔,就是中国仅存的古四渎之一的北渎一一济水的一段古道,如今是滨州市的风景区之一。

牌坊所在的北镇,是从北朝时形成的一座较大聚落,以地处济水(又名大清河)和蒲台县城以北而得名,曾是古济水下游一座著名的水旱码头。

此"大清嘉庆十二年旌表节孝侯廷对妻赵氏坊"在被掩埋前,就已残缺上部和右侧以及石狮等,但牌坊的形制规模和雕刻工艺都属上乘。

分析此牌坊被埋的原因,应是因清咸丰五年作为世界著名的多泥沙河流黄河夺占大清河河道之后,在此筑堤所致。而且不是一次性掩埋,似应是几次在黄河防汛的紧要关头将堤坝加高,坝基随之加宽……如此将位于堤背的这一牌坊逐次深埋于堤根之下,直至今天被再次挖掘出来,方又重见天日。

此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石牌坊的掩埋和出土位置,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夺占大清河河道,经滨州入海以后,因屡屡泛滥,对滨州地形地势造成的巨大改变,不得不感慨时空之沧桑!

老北镇"嘉庆十二年旌表节孝侯廷对妻赵氏坊”被挖掘出土重见天日后,有人说杳对了一些史志资料,没查到"侯廷对”这个人。应该说,这种查考思路失之于简单化了。如果先深刻了解这座赵氏节孝坊的历史文化内涵,查不到上面明确写出的"侯廷对“这个人名是很正常的。因中国历史上对女性的褒扬主要有两种,一是封诰命,二是立牌坊。前者取决于其丈夫或子孙的功名,查对应的男子名一般能查到,但后者虽列名为"XXX妻“,却是以女性的节孝事迹和名声而立,其丈夫或子孙不一定有什么功名官位,在地方史志资料中查不到其丈夫的名字并不奇怪。

具体到这座"嘉庆十二年旌表节孝侯廷对妻赵氏坊”,要先着眼于"节"、"孝“两个字去思、去考。

"节”主要是为丈夫守节,"孝"是为长辈尽孝,而作为已为人妻的女人,主要是为公婆乃至丈夫的祖父母及其他长辈尽孝。

应该说,在中国封建社会,"节”和"孝",是对所有女性的普遍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能被官方不惜耗费巨大人力财力立高大石刻节孝牌坊来旌表者,必是在"节"、"孝"两方面事迹极为典型者。

据此,我们可大胆推测,这座牌坊所旌表的侯廷对妻赵氏,很可能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也就是说,其丈夫侯廷对死时年纪也不大,也未取得什么功名),赵氏在丈夫死后的漫漫人生中,一直坚贞不渝地为丈夫守节,并含辛茹苦,为公婆尽孝,其间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承受了多少常人难以承受的悲苦……,以至于以"节""孝“之行,名传乡里,最终被官方树为一方之"节孝"典型,死后不惜耗费巨大财力人力,从远方采运石料,为之雕刻树立起如此高大的"节孝"牌坊加以旌表。

若要查这座牌坊所旌表的侯廷对妻赵氏的具体"节孝"事迹,正确的思路应是根据当年北镇所归属的行政区域,去查嘉庆十二年之后所修的《滨州志》、《武定府志》或《山东通志》。然而,中国历史上多数讲究"盛世修志",嘉庆之后,中国国势日渐衰弱,社会战乱灾祸频仍,各级地方志往往难以正常编修续修,既便有些续修的志书,所录史实史料也不一定全面、细致,所以,能否从各级相关的地方志中(主要查其节妇传、烈女传)查到"侯廷对妻赵氏"的节孝事迹,那就要看历史机缘了。

另外,还有人在看到此牌坊后,会着力于寻找牌坊主人的后人,基于我在前面的推测,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我推测侯廷对可能早亡,没留下什么后人,也就不会有直系亲属接续下来。

所以,类似我们发现的这种节孝牌坊,往往只在树立的当时轰动一方,而随后也就成为所在地方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物或一个景点,人们虽然会常看到牌坊所旌表的人名,但由于牌坊旌表的人往往没有直系后人,所以会缺乏主动维护维修者,随着年长日久,破损失修是很正常的事。

赵氏节孝坊出土时残缺了上部牌坊头,一般这类牌坊都有牌坊头,上面通常题有"万世流芳"或"流芳千古"之类的刻字。可怜牺牲了自己一世幸福而最终换得立牌坊旌表的"侯廷对妻赵氏“,其生平事迹并没有"万世流芳",仅仅过了二百年,就早已不为人知了。想来,人生可叹!历史可叹!古今多少事,都随浮云散,有几件能被人们记住,哪怕只留在笑谈中!

"嘉庆十二年旌表节孝侯廷对妻赵氏坊“出土后,很多人关注这座牌坊重见天日后的去向。据某媒体记者询问在牌坊发掘现场的文管部门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准备将其移至今滨北街道老滨州城的杜受田故居,与归集在那里的其他一部分古建类文物一起修复、保存。我认为,如果最终真的将此牌坊移至杜受田故居长久存放,这种处理方式过分简单化了,而且可能起到将金变铁的效果。

因为这座古牌坊是作为今滨州市前身的老北镇的一件标志性建筑物,也是老北镇的历史见证,再者,这座牌坊的被掩埋和被重新发掘出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直观地解说老北镇和今滨州二百年来人文历史与自然地形地貌之巨大变迁,甚至可以说是沧桑巨变的生动故事,所以,暂时移至杜受田故居进行清理、修复可以,但长期留置在那里供人参观的方案决不可取。宜迁回北镇,就近在尽可能接近原地原貌的地点作有保护措施的安放。一则在老北镇这性里保留一件当地有历史代表意义的标志性古建筑,而且也会增加人们对老北镇历史的一点说道,有助于丰富这一带的旅游文化资源,促进老北镇及相毗连的蒲湖、蒲园以及济水古道、黄河沿岸旅游观光业的发展。赵氏节孝坊本来就是这里的一个历史文化元素,将其移至杜受田故居长期存放,既没有道理,也会大大降低其保护利用价值。我们对文物,应该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其可利用价值。对此,文物管理部门应多动脑筋,解放思想,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