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内容正文

欣欣向荣的文化事业——滨州市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回眸之五 2018-11-03 10:45:11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市文化事业沐浴时代春风,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要求,破难攻坚,扎实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断繁荣艺术创作,努力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激活了文化生产力,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意识形态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全面加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广泛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刻认识建设生态美丽幸福的新滨州,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具体生动实践。舆论引导实事求是,不隐瞒、不回避、不遮掩,用真实表达回应社会关切。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履行和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实现“滨州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为加快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扎实推进。各单位大力开展宣讲解读、专题党课、主题报告、公益广告制作等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生活,教化人心。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我市城区已成功打造4条总长度达16公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街,依托城中蒲湖自然地貌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在居民小区提升改造中同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随处可见、遍地开花的公益广告宛如信仰灯塔照亮人们内心,让群众在城市公共空间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召唤和引领。同时,我市还运用“讲好故事”这一方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并注重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以道德模范等典型人物事迹为原型创作戏剧作品,温润心灵,引领风尚,为推进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

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建设“四德”(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工程,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逐步深化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推动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优良政德推动政治生态清朗,为全社会树立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向标”。同时,我市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学校、乡村、全社会全面展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多措并举,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资源,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乡村充分运用微电影、广播、送戏下乡等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塑型铸魂”,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全社会积极开展“四德工程”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推动“四德工程”向纵深发展,多个村庄和机关单位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有4人曾被推报入选2013年中国好人榜。

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日趋繁荣。在文化行政部门的正面引导和把握管理下,我市文艺创作环境更加融洽和谐,文艺创作空前繁荣。大型新编吕剧《红雪》、乡村歌剧《拉郎配》、大型吕剧《鼓韵》和《滩回水转》等作品连续7届获省“精品工程”奖,并多次晋京演出;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滨州吕剧艺术节”和三届“中国·滨州吕剧艺术研讨会”,组织专业力量深入吕剧艺术发祥地博兴农村进行吕剧音乐的挖掘和整理;小戏《老冤蛋收礼》首次走出国门,一举荣获印度奥林匹亚国际小戏艺术节最高奖金奖;大型现代吕剧《梨花雨》荣获全国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为省戏争了光。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近四十年来在文艺创作方面共获得全国性大奖180余项。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1978年,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潮尚未兴起。全区只有11个县级文化馆,全部从业人员不足120人。到2017年,我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图书馆8个,博物馆5个,广播电台8个,广播发射台8个,电视发射台8个。(1)文化体制改革高歌猛进。我市作为山东省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使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激活了文化主体内生动力。(2)群众文化工作实现跨越式繁荣。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繁荣群众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和精神纽带,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向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发展,使得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我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3)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市委、市政府投资250万元将市图书馆、市艺术馆西迁,使我市文化设施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4)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有序。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大力推动文化市场电子政务和网络监控平台建设,简化办事程序,努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5)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惠民县“魏氏庄园”、邹平县“丁公遗址”、博兴县“龙华寺”遗址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惠民胡集书会等八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6)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市文化产业工作思路逐渐清晰,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达到264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65家,初步具备“支柱产业”的雏形。2017年9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要求,继续努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为小康滨州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体育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全区体育工作出现生机。1985年,全区群众性体育活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1992年,滨州市、惠民县、邹平县相继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同年10月1日,滨州体育馆落成。撤地设市以后,我市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了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四十年来,我市群众体育设施日益完善,全民健身风生水起,竞技体育屡创佳绩,体育教育不断发展,体育产业方兴未艾,体育名片越擦越亮,以乒乓球和足球为代表的体育事业在职业化方面跨上了新的台阶。2017年滨港东辰足球俱乐部正式成立,首支职业足球队的诞生希望在即。当前我市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必将拥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四十年的发展,我市文化工作可圈可点,文化氛围变得更加宽泛,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有序,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和不同想法有了更深的包容和理解,我市的文化事业走在康庄大道上。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