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内容正文

最后的农民作家 ——悼邵勇胜先生 2017-01-05 00:00:00

9月9日,传来邵勇胜先生逝世的噩耗,我感到十分震惊,三天前,我还在他的书房里和他侃侃而谈,谈普京,谈安倍,谈奥巴马;谈南海局势,谈朝鲜半岛,谈杭州G20峰会。他语调亢奋,思路清晰,怎么几天后,竟阴阳两隔,那次交谈也成为永别。为此,特别痛苦,特别怀念。

我和邵勇胜先生相交40多年,亦师亦友,对他的为人处事十分了解,他驰聘山东文坛60余年,著作浩繁,影响颇大。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农民作家,他的去世,是我市、我省,乃至全国农村文坛的重大损失。我国特殊的国情和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了农民作家这个特殊的群体,随着时间推移,邵勇胜这位84岁的老人,也可以说是我国最后的农民作家。我翻阅资料,深思熟虑,今天用叙事诗的形式,把邵勇胜先生的生平罗列出来,以示怀念。不当之外,请他的家属和广大文朋诗友批评指正。

生于1933年,

高青大邵有家园。

小学读到四年级,

辍学回家种农田。

从小就爱听故事,

参加村中京剧班。

二十岁上参了军,

分到二十六军指挥连。

见过苏联军事顾问,

爱看报刊写诗篇。

喜欢京剧入了迷,

站票一张花5元。注:(1)

《解放军战士》搞征文,

《话说45号》去投刊。

稿子竟被采用了,

又寄刊物又寄钱。

五八年开始大跃进,

勇胜部队复了员。

村支书热情来接待,

安排干渠道管理员。

土屋安静好读书,

经常跑县图书馆。

读书多了写小说,

《仓库的故事》登省刊。

这年刚好26岁,

时间是1959年。

大众日报也登稿,

引起重视广称赞。

后到打渔张搞水利,

《孙孙的名字》写成篇。

先载咱省《山东文学》,

后被《人民文学》全文选。

创作激情似井喷,

犹如珍珠一串串。

《长喜嫂》可敬又可爱,注:(2)

《二爽赶车》又做官;

《曲曲菜故事》挺感人,

还有《竞赛》、《老憨犍》;

《贫农委员》、《填团表》,

《文汇报》上谈经验。

地区召开座谈会,

省里改稿家常饭。

北京参加青创会,

少奇,恩来来接见。

正当创作高潮起,

文革风暴卷巨澜。

被诬黑线小爪牙,

剥夺创作遭批判。

十年动乱乱糟糟,

被迫搁笔好几年。

红色十月扫阴霾,

焕发青春劲头添。

出席山东文联会,

《向党汇报》作发言。

后调地区文化局,

担任文学创作员。

写了小说写散文,

创作路子日益宽。

报告文学频频发,

出版《文学作品选》。

《大邵村纪事》受好评,

接着伏案写续篇。

还有《凡人评凡人》,注:(3)

文字精美兼图片。

年逾古稀身体弱,

头痛脑热病不断。

“活命要紧歇歇吧!”

亲朋好友忠言劝。

深受感动热泪流,

劝者皆是肺腑言。

终生爱好无他求,

唯有写作是心愿。

“就像老婆剥棉桃”,

养生为主手脚占。

抗争病魔不停笔,

写出作品200万。

新老作者翘姆指,

文朋诗友皆称赞。

勇胜先生不满足,

肚里又有新打算。

别看我老汉八十岁,

还要谱写新诗篇。

回忆过去写散文,

齐鲁晚报频频见。

王安友、宋时轮,注:(4)

黎汝清、乍启典。

《大邵村里唱大戏》,

《地窨子里搞支前》;
《桓台抗旱筒子井》,

《清明纪事》、《忆过年》;

《民国县长种洋槐》,

《惠民专区筹文联》。

齐鲁晚报是名报,

全国影响太广泛。

亲朋好友闻此讯,

都说老邵不简单。

如今盛世享清福,

儿女孝顺后辈贤。

有道是年老难抗病,

不幸心脏病又犯。

贵庚正好八十四,

与伟大领袖同享年。

逝世恰好九月九,

忌日也在同一天。

一生党员没白做,

至死跟党永向前!

注(1)京剧名角到部队驻地演出,他花5元买了站票看戏,当时月军帖仅6.54元。

注(2)《长喜嫂》、《二爽赶车》等均为当时创作发表的小说。

注(3)《文学作品选》、《大邵村纪事一、二》、《凡人评凡人》等均为邵勇胜出版的著作。

注(4)王安友、宋时轮、黎汝清、乍启典等皆为邵勇胜发表在《齐鲁晚报》上散文里的真实人物。《地窨子里搞支前》、《桓台抗旱筒子井》、《清明纪事》 、《忆过年》等均为发表在齐鲁晚报上的文章篇名。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