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及治疗胃间质瘤 2023-02-14 14:37:05
胃间质瘤,是指起源于卡哈尔氏(Cajal)间质细胞的软组织肉瘤。这类神经细胞与食物消化过程中的肠道运动相关。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上,可以从良性至恶性。大多数小GIST(直径<2cm)或微小GIST(直径<1cm)被认为是良性肿瘤。根据病变的大小、分裂象及肿瘤的原发部位进行危险度的评估和分级。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变化多样,主要跟肿瘤大小和发生部位、胃壁与肿瘤的关系以及肿瘤良恶性等密切相关。常见症状主要包括腹部疼痛、黑便、出血,部分人群还可能会出现贫血、呼吸困难、进食梗阻、腹部包块等。
诊断
诊断该病主要依靠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首先,超声内镜是目前诊断消化道管壁黏膜下肿瘤的常用方法。超声内镜对于胃外生性肿瘤可协助诊断,协诊肿瘤位置、大小、起源、局部浸润状况、转移等。
其次,内镜下采集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是明确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金标准;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胃肠道间质瘤的分型,并指导靶向治疗。
再次,CT、磁共振成像(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可为临床分期提供可靠的依据。
治疗
目前,手术切除治疗仍是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方法。对于间质瘤在2厘米以上的,往往建议手术治疗。在治疗的方法选择上:当大小为2-5厘米时,可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手术方式是切除部分胃;当肿瘤大小大于5厘米,可考虑先化疗或者靶向药物治疗后待肿瘤缩小后进行手术。
内镜下治疗:对于2厘米以内的胃间质瘤,因为一般恶性程度低,有可能长期不变化,但检查上发现有一些危险因素,比如超声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等,可以早期切除;治疗方法可以考虑内镜下治疗(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将间质瘤从内镜下剥离,从而保留胃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药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恶性)即使经过彻底手术切除,复发率仍高达40%以上;对于那些无法彻底切除或者已经有转移的病患,需要结合药物治疗,使用伊马替尼进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