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内容正文

参观冯安邦纪念馆 2017-04-07 00:00:00

“抬着棺材上战场,义无反顾赴国殇。我不敢死谁敢死?誓死保卫台儿庄!”

                                           ——冯安邦赋诗于台儿庄战场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笔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建于2006年的无棣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冯安邦纪念馆,以此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



  冯安邦纪念馆位于无棣县城海丰路27号,吴式芬故居北邻。纪念馆门前的冯安邦将军半身汉白玉雕像格外引人瞩目,碑前为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敬题的“冯安邦将军”五个鎏金大字,碑文为冯安邦妻侄、无棣文史专家于长銮先生撰,著名书法家、无棣乡贤王仲武先生书。纪念馆坐南朝北,匾额“冯安邦纪念馆”由冯安邦嫡亲、美中文化艺术交流会会长爱新觉罗·恒懿题赠,王仲武先生撰写的楹联高度概括了冯安邦的功勋:“将军御寇一腔热血唯报国;英雄抗倭半生豪气洒长空。”  



  步入纪念馆正堂,首映眼帘的便是冯安邦将军戎装遗像,楹联“奋迹戎行;战必先驱”及横匾“抗日楷模”之词语皆出自国民政府对冯安邦将军的褒奖令。整个纪念馆馆堂典雅,设计精美、内容丰厚、资料翔实。纪念馆展室含领袖题词、作战序列、军事地图、社会褒奖、陵园奉祀六大板块,共12组橱展,展有国民政府颁给冯安邦的勋章证书,蒋介石、李宗仁致冯安邦的电报和手令,以及冯安邦的印章、镇纸、战地诗稿和战史资料大宗。



  

  通过阅读冯氏家谱和冯安邦简介,笔者了解到冯安邦字化民,1885年出生于无棣县信阳镇店子村,生前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2军中将军长。青年时代的冯安邦身材魁梧,勇武过人,面对清廷腐败、民不聊生、民族危难之现状痛心疾首,曾参加了海丰(无棣)义和拳,1908年远走山西投军从戎,1914年投奔冯玉祥陆军第16混成旅麾下,因其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以身作则,治军严明,由一名普通的士兵逐渐成长为一名立志救国救民的将军,先后经历过讨伐“张勋复辟”“首都革命”“直奉大战”“五原誓师”“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更是和冯治安、冯钦哉两位将军首举抗日义旗,被人称作“抗日三冯”,曾参加“保卫平津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防御战”“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战”“大别山阻击战”“武汉保卫战”等战役116次,勋劳卓著,获“青天白日勋章”一枚。1938年11月3日,以身殉国。1940年9月25日,国民政府为表彰其抗日救国的英雄业迹,追授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冯安邦先后入注《中华英烈大辞典》、《无棣县革命烈士陵园英名册》和《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在第七展橱前,笔者看到当年台儿庄战区司令孙连仲上将制赠给冯安邦的镇纸,其上刻有松鹤延年图,并刻有“孙连仲制赠、化民师长雅存”字样。第十一展橱是台儿庄当年的部分战地照片,其中有一幅即是冯安邦将军。凝视将军风采,77年前台儿庄战场上的惨烈历历在目。

  1938年3月中旬,日军第10师团漱谷支队和第5师团坂本支队直扑台儿庄,企图一举攻克徐州,打通津浦线。此时,在河南许昌尚在休整的冯安邦第42军奉命日夜兼程奔赴台儿庄前线。3月21日,冯安邦部独立第44旅率先到达台儿庄并作为总预备队接替第52军担任台儿庄至韩庄间运河南岸的防务。23日,冯安邦率27师抵徐州以北汪柳泉。次日晨,日军向台儿庄发起猛攻。当晚,一股日军突入台儿庄东北角,被歼灭。冯安邦严令独立44旅固守运河一线,并派一部北出朝鲁沟,威胁日军侧翼。25日,27师徒步开抵台儿庄,担任城外右翼防御,准备侧击日军左翼。27日,日军得到增援后对台儿庄再次发起进攻,占领城寨东北角。冯安邦亲赴右翼督战,率27师协同31师反击刘家湖日军,将刘家湖包围,与敌展开白刃厮杀。冯安邦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激励官兵“誓死报国,无命无退”,激战持续多日,有效地牵制了日军对台儿庄的进攻,减缓了守城军的压力,为外围中国军队主力歼灭日军赢得了宝贵时间。至4月1日,台儿庄城内守军伤亡近半,西北门、东门、北门、东南门均沦入敌手,守军仅据有北站、西关和南门。为了支援城内守军,4月2日凌晨,冯安邦组建敢死队二百余人附一营士兵从东门攻入城内,袭击城内日军左侧背,一度攻占了东门和城东北角。同日,27师与日军坂本支队在台儿庄以东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阵地战。冯安邦乘马督战,官兵视死如归,予敌以惨重打击。日军《步兵第十联队战斗详报》称:“研究敌第二十七师第八十旅自昨日以来之战斗精神,其决心勇战气概,全部守军顽强抵抗直到最后,以至于此狭窄的散兵境内,重叠相枕,力战而死之状,虽为敌人,睹其惨烈之状亦将为之感叹。曾使翻译劝其投降,应者绝无。”此役,27师仅营长即阵亡3名。4月3日,敌坂本支队与漱谷支队会合,发起猛攻,从北、东、南三面包围了台儿庄。冯安邦急令独立44旅一个团开赴台儿庄南门外堵截日军,并阻敌渡河。经过城内外中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终于顶住了日军的最后一次猛攻。4日,外围中国军队已开抵台儿庄附近,对台儿庄构成大包围态势。5日,冯安邦令27师再次组成敢死队发动夜袭,攻占了台儿庄东北的孟庄、裴庄、邵庄、彭村、沧浪庙,日军向东北、西北两个方向撤退。6日,日军主力为免于后路被断,窜入峰县附近漳山、龙山等地死守待援。7日,台儿庄城内之敌被彻底肃清,台儿庄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台儿庄战役中,冯安邦指挥官兵浴血杀敌,构筑右翼防线,东阻板本、北堵濑谷,打出了军威、国威,重创了日寇的精锐部队,为台儿庄大捷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台儿庄大捷后,冯安邦率42军参加了峰县追击战。1938年5月5日,冯安邦率27师主力与日军第10师团第63联队激战于泥沟西庄,毙敌大队长吉帜重冶少佐以下四百余人。徐州突围后,冯安邦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的大别山北麓作战。1938年9月1日,冯安邦奉令率领42军转入大别山区,扼守要隘,阻止日军前进。冯部在小界岭鸦雀山山地上,利用优势地形,与进攻日军作殊死的战斗,双方在这一线阵地相持达50日之久,日军损兵折将,终未越过我坚固阵地一步。冯部在完成预定的阻击任务之后,奉令撤出阵地,向湖北襄樊一线转移。日军飞机紧紧跟踪,扫射轰炸,干扰破坏冯部的行军方向。1938年11月3日,冯部到达襄阳一带,正在停留收容部队之际,尾随而至的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冯安邦镇定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不幸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腹部受伤,当场壮烈殉国,时年53岁。冯安邦遗体被安葬在距襄阳南七八里的周公庙附近烈士塔中,南岳忠烈祠有冯安邦墓碑。冯安邦牺牲后,遗体的一部分被运回故里无棣,家中竟无钱安葬,遗族生活均靠僚属们集资安顿。蒋介石闻讯后,大为感动,特令国民政府发给治丧费一万元,照准给其按上将阵亡抚恤。


  

离开冯安邦纪念馆前,当我再一次瞻仰冯安邦将军雕像时,雕像左侧一株国槐吸引了我。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冠高大,遮阳蔽日。据2011年版的《无棣古树名木》记载:1937年正月十九,冯安邦将军率部从江苏向湖北迁防,途中自徐州回山东无棣老家探亲。当日,在自家院中亲手栽下此国槐,寄望家族兴旺,子孙成才。因冯安邦将军原名叫“景树”,后人为纪念冯安邦将军,将此树命名为“景树”。此树不但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洗礼,而且见证了中国抗战的胜利。



  “民族英雄华夏共仰,革命忠烈天地同钦。”

  冯安邦将军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冯安邦将军的崇高精神万古长青。

 

 

通联:无棣电视台  张海鹰

 

 

附:于长銮先生撰写的《冯安邦将军赋》(碑文)

 

古棣信阳  汉垒齐疆 物阜天华 育化忠良

海丰冯氏  赤子安邦 将门虎子 身伟形壮

少年从戎 干戈四方 精诚报国 仇恨列强

七七事变 请缨北上 二十六路 共赴沙场

保卫平津 首战良乡 娘子关役 战果辉煌

鲁南会战 兵发台庄 浴血杀敌 功殊勋彰

武汉誓师 血染襄阳 衡岳奉祀 永祭国殇

伟哉景树 壮哉安邦 芳名千古 誉播八荒

 

                       于长銮撰文

                                                                                                                  2006.8.28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