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高桂英 高桂英,笔名指尖轻舞,山东省无棣县第二实验学校小学语文教师,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酷爱旅游,闲暇喜欢读书、喜欢记录生活点滴,发表作品100余篇,散见于《山东教育》《小学教学设计》《滨州教育》《无棣大众》《无棣教育》等。

Ta的文章 > 发言与思考并驾 表达共倾听齐驱
发言与思考并驾 表达共倾听齐驱
2017-02-17 00:00:00

发言与思考并驾表达共倾听齐驱

——滨州小语先锋第三周研讨综述

/指尖轻舞

清爽的午后,沏一壶菊花,让花瓣在水中舒展摇曳,轻啜一口清香弥漫,令人惬意;淅沥缠绵的雨声,柔和娉婷的风声,携清新泥土的气息挤窗而入,令人陶醉;滨州小语的精英们汇聚一堂,思维碰撞,指尖轻舞,任智慧相互交融,任文字肆意驰骋,令人痴迷;静静守候在电脑前,一如虔诚的教徒,小心翼翼地珍藏起同行们的奇思妙想,令人沉醉……没有约定,却如此守时;没有承诺,却如此真诚。我们相守已经三周,在这段日子里我汲取着同行们的智慧和才思,并被老师们的热情激情、执着投入、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深深打动着。

这周我们交流探讨的话题是:怎样才能调动高年级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老师们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锦囊妙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贪婪地守望着、汲取着。愚笨的头脑或许不足以领会老师们的结晶,稚拙的文字或许不足以表达我的感动与收获。

一、自信,鼓起表达的风帆

冯丹丹老师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孩子在课堂上选择了‘沉默’”。课堂上,他们不想表达,不想参与,慢慢地久而久之恶性循环直至不想动脑筋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缺少自信,在自尊心地驱使下,对回答的问题考虑的少,而对回答问题后的结果考虑得多——答对了,皆大欢喜;答错了,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老师会不会瞧不起我?……

还有一小部分孩子,天生性格内向,不敢大声表达。他更需要老师一个会心地微笑,一个热情地拥抱,一次真诚地对视……所有这些都得需要老师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尝试勇敢表达。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慧眼,留意孩子一点一滴地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回答正确表扬他思考得深入,倾听得仔细;回答错误则表扬他勇敢,想法独特。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激励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从而使之会表达,每天在课前让两名同学轮流讲故事。慢慢地,孩子们变了——不敢表达的敢表达了,敢表达的乐表达了,乐表达的会表达了。

二、倾听,聚集表达的能量

您有没有见到这样的课堂?老师的问题还没落音,小手林立,眼睛发光,身子笔挺,嘴里不停地喊着:“老师,我、我……”当一个学生在一片喊声中被叫起,其他的学生不是继续在喊,就是一声叹息。这样的课堂,看上去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参与兴趣浓厚。但是细想不难看出:这些孩子的目的只是为了先抢到问题,至于应该怎样回答,别的学生回答了什么,答得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他们都不关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孩子们没有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手段。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卡耐基曾经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张建青老师也说:“要培养孩子“倾听”的品质。”课堂上,通过听可以从教师和同伴的言语中获得信息。

怎样引导孩子们学会倾听呢?我的做法是:每周评出几名“倾听能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引导孩子善于倾听。课堂上,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我注意环顾四周,以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并对听得认真的孩子及时表扬,对听得不认真的及时提醒。“大家看,××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真厉害,这么小的区别都被她听出来了,她有一双金耳朵!”“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老师也同样喜欢专心倾听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这样,往往受表扬的是一个,受益的却是一大片。

当遇到一些新课的重要之处,或学生回答的精彩之处时,我马上会示意别的学生进行复述或点评。“刚才,××同学说了一个很精彩的词(或一句话、一种方法等)是什么?请你说说。”这样既能使那些分心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又对新的内容进行了巩固。这种一箭双雕的做法不着痕迹,既对学生起到了及时地提醒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问题,找准表达的切入点

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提问则把这种艺术演绎到极致。马振玲老师指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注意到,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问法,学生的反应就不同。若问题表述指向性比较明确,学生则会好回答,乐回答;若问题表述比较模糊,学生不知所以然,自然会哑口无言。因此老师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提问用语要明确、贴切,要结合原有知识,要突出重点,要考虑问题的呈现形式。有个笑话,说的是教师想让学生说出天花板,于是问学生,你头上是什么?答曰:头发。老师续问:头发上是什么?答曰:帽子。老师不耐烦了,接着问:那帽子上呢?学生见老师有愠色,紧张起来,一摸帽子,答曰:是昨晚老鼠咬的窟窿。当然这纯粹是一笑话,但是值得我们玩味的是,提问者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指向性必须明确。

我认为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帮学生思考,帮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因此,在教学提问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提问的目的性、启发性和科学性,讲究提问的艺术,使提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学生感兴趣乐表达。

四、补白,激发表达的欲望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于永正老师也告诫我们说: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王浩淼老师说:课堂中这些随机生成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题外话,看似与学习没有关系,实际是对于推进教学具有明显的效果。课外故事的补白,丰盈着学生的理解感悟,被选入教材的许多古典诗文,作者在虚处着笔,字句之外饱含隽永深长的情思和意趣,由于字数的关系,前因后果往往缺失,学生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背景资料有所了解才能学得更深。

我在教《渔歌子》时,对作者张志和的背景故事进行了补白,使学生知道他不仅是个诗人,还精通音律。张志和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再后来他不愿意做官,出家做了和尚,整日游山玩水。他很喜欢钓鱼,自号烟波钓徒。我借此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走进张志和的内心,体会作者的闲情逸致。

师:“斜风细雨不须归”不愿归的仅仅是你的三间茅草房吗?

生:不愿再去做官。

生:不愿再与官场上的那些人同流合污。

师:你究竟在钓什么?

生: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

生:调来清闲、飘逸。

……

诸多诗歌散文的意境,都是需要这样有意识地去补白,使之不尽的韵味丰盈充实,才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出诗歌十足的意蕴,才能激发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五、静思,指引表达的航向

于永正老师告诫我们: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高举,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宋桂贞等几位老师也强调:平时要提醒学生想好了再说,给他们充足的思考时间。学习贵在勤于思考,学习因思考而精彩。这就要求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学习中学会思考。课堂上留足思考的时间,是迸发智慧的原点。这是说:“如果知识是一座小岛上的大宝藏,而学习是通往这座小岛唯一的一艘船,那么思考则是推到这艘船向小岛前进的动力。”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静心思考、潜心品读,为表达积累语言,才能为表达指引航向。

有的老师建议课堂上给学生一些“实惠”,以激起学生表达的念想;有的老师出招在教学的导入上下功夫,以唤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有的老师采用积分奖励制度,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老师用小组捆绑式评价,以激起学生竞争的欲望;有的老师说孩子们是一本本丰富多彩的书,用心阅读,真诚关怀,就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形成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们的思考指引着我努力的方向,给我指点迷津,使我心境澄明不再混沌!感谢老师们,感谢一路有你们相陪!


点赞  1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