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苏振华 文学爱好者。

Ta的文章 > 苔
2018-08-15 08:42:25

 

盛夏,几场大雨过后,僻静的墙根、树根下、草丛里,长出了簇簇团团的绿苔藓,娇小、柔嫩、翠绿中给人丝丝凉意,随园先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的诗句油然而生。

记忆里,苔藓不是一种金贵的植物。它在墙角、树洞、石缝、草丛里默默地生长,顽强而快乐地绽放绿色,静静地享受生命的美好。它常常让人脚底打滑,一不小心就摔个鼻青脸肿,也常常让人领略枯荣无声,时光的匆匆。

听朋友说,苔藓是最早登陆的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在很多人眼里,它既不能和草儿相比,也不能和花儿相比,因为它缺少“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的坚强刚毅,缺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灿烂景致。但在我,绿色的苔藓,仍然是讨人喜欢的小可爱——毛茸茸的躯体,娇嫩娇嫩的容颜,翠绿翠绿的色泽。

相传,汉成帝妃子班婕妤才华横溢,擅长诗赋,因赵飞燕的嫉妒,被逼入东宫。宫中清冷的她作诗写赋,把自己比作卑微的生命,如秋草似苔藓,传世作品《自悼赋》中一句“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更是掀开了中国文化对苔藓的歌咏先锋,让苔藓有了诗性,有了情感和文化认同感。摩诘居士《书事》中有“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的绝美佳句,青莲居士《长干行》中有“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的深深思念;诗豪刘禹锡《陋室铭》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环境葱茏幽深的骈文妙语;娇小的苔藓一步步走进了诗文,和中国的文人建立了感情上的联系;诗人赋予了苔藓灵魂和精神价值,苔藓也丰富了中国人的审美世界。当清代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小诗在《经典咏流传》中与悠扬婉转的流行民谣音乐相遇时,一夜之间从三百年的孤独沉睡中醒来,跃上钟爱者的心尖,成为引人共鸣、励人心志的时代先锋。

苔藓,悄悄来过世上,静静美丽人间,不苛求泥土,不苛求阳光,只需要几点雨水,便生长得那么生机蓬勃旺盛有力。无论是崇山峻岭,还是莽林险涧;无论是墙角屋后,还是篱笆树根,都可以安身立命,活得从容坦然。一片片苔藓,多像无数奔走在大街小巷、城市乡村的快递员、邮递员,用疲累和隐忍为我们打理着日常;多像无数攀爬在脚手架、奋战在砖泥堆里的农民工,用黝黑的身板、粗糙的大手,撑起了城市的繁华;多像无数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用拳拳爱心、默默付出……

苔,虽小,却因其可促进土壤形成,成为自然界的拓荒者;因其独特的生活习性,成为土壤酸碱度的指示植物;还可保土蓄水,作燃料、作草药;更有研究表明,苔藓植物竟是地球上首个稳定的氧气来源。现如今,苔藓因其具有适应性强、介质需求少、重量轻等优点,成为发展生态建筑的理想材料,被成为“拓荒植物”。

小植物,大作用;小人物、大作为。新时代,民族复兴大潮高歌猛进,既需要天之骄子坚如磐石,更需要凡夫俗子砥柱中流;既依靠高大佳木做四梁八柱,更需要平凡草根汇聚力量。让我们像平凡娇小的苔一样,有尊严地绽放“青春”,释放生命的魅力。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