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田德银 田德银 ,山东邹平人。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理事。

Ta的文章 > 龙门崮游记
龙门崮游记
2017-02-20 00:00:00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三月二十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早八时许,市区文艺界领导与我们文朋诗友共三十余人在三庄镇国税分局云集,参加“龙门崮”采风笔会。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我们便乘车顺山路西北而行。沿途梯田层层,沟壑纵横。不时有小山村映入眼帘,鸡鸣犬吠之声不绝于耳。心中油然而生返朴归真之感。行约五公里,渐入佳境,山势愈险,山色益浓,在众多山头中,有一大山巨龙般横卧左侧,南首北尾,脊背似乎踊跃。主峰上巍巍宝塔,峭壁上玲珑亭台,赫然入目。导游告诉我们,龙门崮到了。

 我们在东麓驻足,近旁一泓青潭,碧波荡漾,浮光跃金,深不可测,似与东海龙宫相通。沿石桥北走数十步,西折南行,豁然开朗。有石门面东矗立正中,四根盘龙擎天石柱,上托飞檐玉石瓦,正额悬一玉石横匾,上刻“龙门崮风景旅游区”,乃著名书法家王玉宽先生手迹。

 踏进龙门,拾级而上,只见路旁石刻的“龙子龙孙们”左右相对,躯干皆为龙体,然头部迥异,牛头马面,飞鸟怪兽,千姿百态,似在热情欢迎远方来客。两旁杏花,或含苞,或怒放。蜂戏蝶舞,嘤嘤嗡嗡,翩翩跹跹。

 继续攀登。迎面矗立一雄伟殿堂,名曰“三公殿”,是为记念刘勰而建。相传三庄为梁代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之故里,清乾隆年间有碑记:梁通事舍人刘三公故里。上款:公讳勰字彦和著有文心雕龙行世;下款:乾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九月谷旦。又据《梁书刘勰传》推断,他大约生于宋明帝泰始元年(公元465年),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享年五十六岁。据载,他幼年丧父,二十岁左右丧母。家贫不能婚娶,他二十三四岁时,跟随一著名佛教徒僧佑,住在定林寺,帮助整理佛经。他苦读十几年,博通经论,对佛教著作、儒学经典、诸子百家、诗骚辞赋,都进行深入研究,后来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在他大约三十六岁的时候,写成了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当时,这部书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刘勰“自重其书”,想送给当时著名学者沈约一读,但身贱位卑,不能如愿,忽生一计,入京城,寻时机,在沈约乘轿出游之际,拦轿上书,《文心雕龙》才得以问世。这部才气横溢的巨著,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中国式的文学理论体系,全面分析了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有力批判了当时的务华弃实、脱离生活、繁采寡情的浮艳文风,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此文坛巨匠,其魂常年漂泊异乡,有家难回,这确实是三庄祖祖辈辈十几代人的憾事,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故乡贫穷落后!现在好了,改革开放,山乡巨变,富裕起来的三庄人民,捐善款,修庙宇,让“游子”刘勰荣归故里,了却三庄人的一大夙愿。这大殿虽尚未完工,然威严气势已露端倪。刘三公身为主神,早被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倾倒,怎能稳坐殿堂安心诵经呢?我们来时在山门处见一石像,那大概就是刘三公吧,他似乎刚刚参加完一个万亩茶园的建园仪式,或者在一乡村小店品完家乡产的绿茶归来,面含微笑,神态自若,似在闲庭信步。可殿堂里的情况就不同了。主神未到,小沙弥翻天,它们神态诡秘,交头接耳,躲在角落里,似在窃窃私语;只有那弥勒菩萨,袒胸露腹,笑口常开。殿旁有株古杏,约上百年寿龄,顶一树花冠,在安详的沐浴春风。

 愈往上走,山势愈加险峻。石台阶亦愈陡峭难攀,仿佛进入泰山的十八盘。我不禁气吁吁汗涔涔了。

 正倚树小憩,忽听有劳动号子传来,声音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如磬鼓相伴老僧唱经,我的五脏六腑被这仙乐之音熨烫得服服帖帖,俨然有飘飘欲仙之感。抬头望去,只见迎面不远处一巨大峭壁上,盘着许多小龙,它们形态各异,如一群嘻闹的孩子。沿峭壁下石阶匍匐而上,只见这一峭壁从主峰挣脱而出,中一狭长石缝,深不见底,这大概就是传说的龙门了吧。四五个民工,正在这峭壁中忙活着,那婉转、悠扬的调子正是从他们口里发出的,见有人来,他们似乎兴奋起来,又哼哼呀呀的唱起来,音量不大,却悦耳动听。我的腿脚变得轻松起来,一鼓作气,登上山顶。

 站立山巅,我想起了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极目远眺,只见远处山峦层层迭迭,山下大片大片的梯田随意铺排着,极像一幅水墨丹青的画卷。除东麓那眼龙潭,山西的原野中也有两三个碧绿的清潭点缀着秀丽山川。

 主峰耸立一石塔,七层。气宇轩昂,昂首天外。周身雕龙刻凤,名曰龙凤塔。若塔下静坐,似乎能禅悟天机。

 沿塔西北羊肠小道下行数十步,有一天然石洞,名曰“罗汉洞”,相传有个法号通亨的和尚康熙年间西去华山求道归来,在此修炼。他曾自题诗曰:“千山万壑极跻攀,将谓深山尽此间。行到深山更深处,深山深处更深山。”有友来访,不遇。题诗石上,云:“明月清风调,高山流水音。子期今不遇,谁识伯牙心。”据后世家谱记载,通亨和尚一百二十四岁圆寂,得道成仙。

 辞别罗汉洞,沿塔北石径蜿蜒北去,两旁翠柏林立,山风徐来,松涛阵阵,只觉心情振奋,疲劳顿消。走不多远,便见一椭圆形水池,四周围堰呈卧龙状,里面清波荡漾。相传孙悟空大闹龙宫,得金箍棒,在此玩耍,一棒戳下去,成此天池。

 看完天池,我们沿北路下山。起初山石陡峭,无阶可踏,于是乎手脚并用,屏气凝神的挪了下去。之后,山路平坦,大家呼啦啦聚在了万云亭中。

 坐亭中,春风拂面,心旷神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今在其故里登山览胜,心中不禁涌动滚滚诗潮。南望晨鸡山好像能看到刘勰鸡鸣读书的身影;北顾听书山,似乎能听到刘勰朗朗的读书声。

 之后,我们又去拜访了牧羊石人。据说此像为孙悟空所变,他学得七十二变之术,来此给东海龙王显露本事,看到一牧羊老人,摇身一变,成了此等模样,猴头乖脑矗立山崖,栉风沐雨孤独守望了多少年,已无人知晓了。

 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以为此诗用于此山最为妥贴。这以龙为主体的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风光浑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我们不能不佩服三庄镇党委政府决策者们的宏伟气魄。齐鲁之邦,圣人之地,龙山文化,源远流长。从黄海之滨往西,莒州的、大汶口的、章丘的龙山文化一脉相承。东海龙王浩荡西巡,这龙门崮恐怕就是第一站吧!就如同滔滔长江,澎湃东奔,追根溯源,它只是源于唐古拉山脉的一条名叫“沱沱河”的小溪。龙门崮大概就是中华民族龙文化长河中的“沱沱河”吧!

 陪同登山的三庄镇党委张书记介绍,为打造该景区,已筹资一千万元。我想,不久,这里一定会成为鲁东南的旅游胜地。这是三庄人民的幸事,也是日照人民的幸事,更是中华龙文化的幸事。

 甲申春月记。


点赞  1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