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田德银 田德银 ,山东邹平人。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理事。

Ta的文章 > 码头乡野觅广田
码头乡野觅广田
2018-03-30 11:40:32

           码头乡野觅广田

                

田德银

                          

     

 

      “先生,你几时到我们那块平原上去看看呢:树木、村落,树木、村落,天边平野,尚有我们的祖先永息之荒冢累累,唉,唉,平原的风从天边驰向天边,管教你望而兴叹了。”

     这段文字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李广田先生散文《山水》中的句子。他通过文字向读者发出邀请,请到他的故乡去走一走,看一看。

    时值盛夏,滨州作协组织市区部分文学爱好者到李广田故乡——邹平县码头镇采风,我欣然前往。时隔半个多世纪,如今的码头镇早已摆脱贫穷落后,变得富裕安康。现正在着力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名片。我此行目的并非乡野揽胜,意在寻找我所敬佩的李广田先生童年足迹,去品味历史和现实、痛苦与欢乐交织在一起,经过半个多世纪风雨发酵出的那份苦涩与甘甜。

 

 

一、百年枣树

采风的第一站是码头镇邵家村,这也是李广田故居的邻村,这里也是我们这两天行程的大本营。一下车,吸引我目光的是村东、村南500亩枣林。放眼望去,一行行,一列列,蔚为壮观。树空中有的间作花生、西瓜、大豆、玉米,农作物品种多样。我看到这种间作方式,想起了我老家的田野。在我老家,二三十年前也曾提倡过林农间作,但是由于当地领导急功近利,号召间作那些来钱快的速生杨、阔叶桐等树种,那些树木非常自私,一两年的功夫就摇头晃脑地窜起个头。擎着胳膊,伸着巴掌,只顾自个儿悠哉生长,不顾周围庄稼的死活。树下方圆几米基本成了不毛之地,硕大的树冠还给邻地遮阴。间作两三年,弄的老百姓怨声载道,甚至有的为此打起了官司。最后人们不得不把田间的树木除掉,专种粮食。而这里选择枣树作为间作树木,乃领导明智之举也。因为枣树有长者之风,君子之范。它的性子非常慢,不与百树争功。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时,枣树依旧沉住气,干瘦的枝杈伸向天空。它懂得,农人在它的脚下还播了其他种子,它们也需要阳光、水分。当五月的风把庄稼摇得绿浪翻滚时,它才吐出卵型绿叶,开出黄绿色小花,耐着性子孕育起自己的果实来,这个时候那些嫌贫爱富的蜜蜂也姗姗来迟,嘤嘤嗡嗡的前来为枣树道喜。枣树耐旱,抗风,有骨气,当金秋送爽的时候,它给予人的是甘甜的果实。

夏夜,我坐在院外的空场上,身旁就是一棵合抱粗的老枣树,天上月牙儿泻下的清辉,照耀着枣园。清风习习,知了声声。农村夏夜的宁静、恬淡令我渐渐自失起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童年的李广田,你是否在我眼前的这棵百年枣树旁嬉戏过?是否攀援过这棵老枣树,品尝过这棵树上的大红枣吗?我问天上弯弯月,弯月默不作声;我问身旁老枣树,老树在低声絮语。我明白了:在你的诗中写到:“我在地上,昂了首,望着天……”你是在写家乡的老枣树吗?在读李广田文集的时候,我不止一次想到枣树的质朴、谦逊、博大与宽容。在李广田纪念馆中,面对他的汉白玉石像,我凝视良久,明净的额,慈祥的目光、略微上扬的嘴角,透出了山东汉子的质朴,质朴的就像平凡的枣树,平凡的就像一棵低头的红高粱。

 

 

            青砖,老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是一座古老的宅院,斑驳的木门锁住的是沧桑岁月。一块块长条青砖砌成的院墙,经几十年风雨,有的已残缺不全。堂屋的屋顶多年失修,有一间已经坍塌。据李广田的嫡孙介绍,他的爷爷李广田在这个院子里居住了前后近20年。

从李广田文集中可以看出,他最牵挂的是疼爱他的祖母。

在散文《回声》中,作者写道:“她给我说故事,给我唱歌谣,给我说黄河水灾的可怕,说老祖宗兜土为山的传说,并用竹枝草叶为我做种种玩具……”祖母,是李广田暗夜中的一盏明灯。

透过大门缝,我使劲往里观瞧。里面除了荒草,还是荒草……

而在李广田的笔下,祖母正在院中跟孙子做游戏。在《回声》中,作者写道,他不喜欢祖父的琴声,像苍蝇嗡嗡。他喜欢到村后的大坝上,听大自然的琴声。那里有树木阵阵“松涛”;有黄河脉脉流水;有空中鸟鸣,有电线杆上的电线发出铮铮弦响。

他的祖母疼爱她,找出小玻璃瓶做玩具,吹出哨声。文中写出祖母为孙子做“瓶风琴”的情景:

“她把麻线系住瓶口,又自己搬一把高大的椅子,放在一根晒衣服的高杆下面。……她摇摇晃晃地立在椅子上,伸直了身子,举起了双手,把小白瓶向那晒衣杆上系紧,她把那那麻绳缠一匝,又一匝,结一个疙又一个疙……她笑着,我也笑着……她摇摇晃晃地从椅子上下来,我看出她的疲乏,我听出她的喘哮来了。”

祖母去世,李广田在祖母的坟前用秫秸杆搭了个窝棚,守孝三天,他的孝心苍天可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黄河,梯子坝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梯子坝,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这是九曲黄河上少有的丁字坝。整个坝身像一条巨龙伸向河道,迫使黄河改变方向,保一方黎民免遭水患。水势至此一改之前文静,变得激昂、亢奋起来,像一个热血青年,要踏向新的征程了。站在梯子坝,面对波涛翻滚的黄河,我想起了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

这个梯子坝给少年的李广田扬起过闯荡世界的风帆吗?

一九二三年,17岁的李广田离开家乡,考入济南第一师范学校,从此踏上了新的道路。在学校里,他因介绍中国进步文学和苏俄作品被捕入狱。面对刑讯逼供,李广田守口如瓶,经历了严酷折磨,保全了师生们安全。

当时,老家派去接他的毛驴车拉着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李广田,行走在蜿蜒的黄河古道上,是黄河涛声把他唤醒的吗?

其坚强品格,可是黄河精神写照?

1935年李广田北大毕业后,到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任教,期间他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创作文学作品,继续宣传先进思想。抗战后,他流亡于西南各地,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到南开大学任教,当他得知老朋友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把悲痛心情转化为激昂的文字,所创作散文一改过去的宁静和恬淡,渐渐被战斗锋芒所替代。

在北平解放前夕,国民党撤退台湾,从重点高校抢教授,许多知识分子到了权衡利弊分道扬镳的时候了,李广田在那个时候却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文革初期,李广田被错划成右派,免除校长职务,下放食堂劳动,挂黑牌游校园示众。他不顾个人安危,依然给省委书记写信,为“白专”道路辩解……

李广田,是谁给了你这样的良知、胆识和勇气呢,是家乡的黄河吗?

“啊,黄河,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亚洲平原之上……”

       


               四十里荷花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眉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面对码头镇的“十里荷花”风景区,我想起了《西洲曲》里的句子,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也引用过。周敦颐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到池塘内亭亭玉立的荷花,我又想起了李广田先生,他的高风亮节、纯洁无暇。

1947年秋天,他受老朋友朱自清之邀,去清华大学任教,次年朱自清病逝,李广田除了从事繁重的教育事业之外,又承担起选编《闻一多选集》《朱自清文集》的重任,借用他老同学臧克家赞美闻一多的话说“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李广田为了完成朋友心愿,何尝又不如是呢!

我的目光有点迷离,似乎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若干年前的夏日池塘。碧水清凉,荷叶田田,一群光屁股的小男孩排成一列,扑通扑通地跳到水里,激起一朵朵浪花,不多时,一个个小脑瓜就从这边或那边钻出来……在烈日下,头顶一荷叶,手擎一莲花,那个笑得最灿烂的是李广田吗?

1968年的112日,冬日的昆明寒风料峭。市郊的一处莲花池残梗败叶,李广田的遗体就是在这处莲花池中被发现的。他头部被击伤,满脸是血,脖子上有绳索的痕迹,腹中无水……待人发现时,他已在池中直挺挺地站了好几个小时,死而不倒!

这正如他在《地之子》中所写:“我在地上,昂了首,望着天上……”

故乡的荷塘,昆明的莲池,冥冥中荷塘与莲池合二为一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似污淖陷渠沟”,有人把他陷害,丢入莲池,他却像亭亭玉立的莲花一样,死而不倒!

               五、 尾声

  “我离开那平原已经有好多岁月了,我绕着那块平原转了好些圈子,时间使我这游人变老,我却相信那块平原还是欣然如初。那里仍是那么坦坦荡荡,然而也仍是那么平平无奇,依然是村落,树木,五谷,菜畦,古道行人,鞍马驰驱……”《山水》

    李广田的笔下,依然是梦牵魂绕的故乡的原野。

值得李广田欣慰的是,他的故乡确实“欣然如初”,欣然如春季的花朵,夏日的荷塘,秋日的脆枣,过年时供奉老天爷的花饽饽……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