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内容正文

【三言两语说红楼】之二十一:宁荣二府,恩遇有殊 2023-04-26 16:41:45

之二十一:宁荣二府,恩遇有殊


从第七回尤氏谈及焦大“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七十五回贾赦贾政赞许贾珍“习射”时说他们家本“在武荫之属”等,可知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老哥儿俩系军功出身,这是没问题的了;焦大则说“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贾政后来也说“我祖父勤劳王事,立下功勋,得了两个世职”,可知第一代创业艰辛。

当然皇家也一直没忘了他们这个功臣之家。五十三回,贾蓉去光禄寺领了“春祭的恩赏”,虽只是“一个小黄布口袋”,但“多少是皇恩”(贾珍语)。那黄布口袋上有封条,就是“皇恩永锡”四个大字,那一边又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一行小字道是“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恩赐永远春祭赏,共赏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下面一个朱笔花押。

钱不多,他们贾家也“不等这几两银子使”,但皇家“恩赏”却“永远”都有,而且总是“二分”(两份)。

这个“小黄布口袋”,为何要贾蓉去领呢?因为他们宁国府是“长房”,他爸爸贾珍是现任族长,“凡族中大小事体,自有他(贾珍)掌管”。(第四回)

宁、荣二公府,宁虽为长房,但在曹雪芹笔下,其在皇帝朝廷心目中的荣宠地位,却似远较荣府而下之。

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国公的爵位,宁府这边,一代而斩,再往下,代代降袭——清代除少数“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罔替之外,一般都在降等袭爵的原则之下。贾家自然也不例外。当然《红楼梦》作者为避文字狱,书中尽量不提“朝代年纪、地舆邦国”,许多地名、官名便用了些似是而非的“假语村言”。但基本的时代文化背景,比如当时的科举、官爵制度等,却不那么容易都能完美避开。因为如果你全是不着四六的瞎话,人家就不拿你的作品当回事了。更何况作者很可能还要有意借此书透露给我们一些真实信息呢。

宁国公贾演死后,第二代贾代化,继承到的便不再是超品的公爵,而是京营节度使(这是“官”)、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这是“爵”,但在公爵之下了)(见十三回);第三代贾敬,乙卯科进士,袭爵后,因“一味好道”“一心想做神仙”,人还在世,就把爵位让给了儿子贾珍,自己跑到城外和道士们胡羼(第二回);第四代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见十三回),和贾敬两代人共用了一个爵位,后被革去;第五代贾蓉,原为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现为五品“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十三回中,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向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买得。这也是个官职,而不是爵位)。看如此袭法,弄到最后,若贾珍死后,即使宁国府不会遭到抄家的灭顶打击,贾蓉袭到手的爵位,也只会比贾珍的“三品爵威烈将军”更低,甚至可能这个爵位在袭过几代之后就消失了。比如,林如海家的侯爵就是当初说好只封袭三代,到林如海之父,是“额外加恩”又袭了一代,至第五代林如海,便不再享受世袭爵位,而只能读书做官“从科第出身”了(见第二回)。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能让后辈儿孙无功受禄、袭起来没完没了。

而在荣府这边,荣国公贾源死后,第二代贾代善,只说“袭了官”,却未说是什么官爵;第三代长子贾赦袭的是“一等将军”爵位(后被革去);第四代只说到贾赦的长子贾琏捐了一个同知。这像贾蓉一样,是花钱买的官职,不是爵位。因他爸爸还没死,爵位没给他腾出来。

那么荣国府第二代贾代善袭到的爵位是什么?我们分析,很可能没有降袭,仍为荣国公。这样猜测的理由有:

一、贾代善的儿子,第三代贾赦袭到的是一等将军,这与宁国府第二代贾代化袭到的爵位一样。

当然,这个理由不充分。这只能反证上一代贾代善袭到的爵位不会比“一等将军”低,但不能证明就一定会比“一等将军”高。也就是说,贾代善袭到的也可能是个一等将军,未降袭的是贾赦。

二、证明贾代善有可能继续是国公,还有更充分的理由。第二十九回,贾母到清虚观打醮,书里写得明白:观主张道士,“是当日荣国公的替身儿”。接下来一是贾母与他互称“老神仙”、“老太太”,这像是平辈人的口气;二是贾珍、凤姐、宝玉均称他为张爷爷,而不是太爷爷或祖爷爷。这关乎辈分,更不是乱叫了。凤姐(贾琏)、宝玉他们的“爷爷”便是贾代善。

更为可靠的是,随后张道士与贾母攀谈中,感慨说宝玉形容举止“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贾母垂泪回应:“我养了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个像他爷爷的,就只是玉儿还有个影儿。”坐实了宝玉的爷爷也就是贾代善,确实没有降等袭爵,而仍继续是“荣国公”。

即:同样是国公的爵位,宁国府只有贾演这一代受用,而荣国府却受用了贾源、贾代善两代。这自然是来自皇帝的旷世恩典。

事实上,按照作者的意思,皇家对荣国府的看法,一直比对宁国府要好得多!

林黛玉进荣国府,在“正紧正内室”,看到这写在“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上的“斗大的三个大字”——“荣禧堂”,乃是“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的盖着“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御笔;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包括一副凿银字迹的对联,也是一位世袭郡王所书。透出的气势之大、气场之足、气焰之熏天,显非一般公侯人家可比。

但宁国府那边呢,虽然“贾氏宗祠”在他们那边,那是因为他们是长房;当然宗祠里匾额楹联的题字规格也是顶级,既有衍圣公的,也有“先皇御笔”和“御笔”,但那是赐给宁荣两家的。而说到他们自己府中的陈设,就有些语焉不详。而第五回,以贾宝玉的视角,看秦可卿的房间(也是宁国府未来继承人贾蓉的房间),视野内尽是些暧昧香艳的玩意儿——“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这就不像个正经人家嘛!

宁国府闹出的那些奇闻丑闻绯闻,满城风雨,朝野上下谁不知道?柳湘莲就说到贾宝玉脸上:“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六十六回)“东府”就是宁国府。眼线众多、敏感多疑的皇帝岂能无闻?荣国府当然子孙也不争气(以贾赦为代表),但皇帝最烦的一定是宁国府。相比之下,荣国府还算是乖些的。我们但从贾政这位做家长的那读书谨慎、教子严苛及为官尚能独善其身,可窥一斑。

所以,第一代荣国公之后,公爵又让他家袭了一代。贾母继续是公爵夫人。这就可以解释她在家里家外的地位为何是那样崇高尊贵,并不单只凭着辈分高。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临终,因皇帝对他看法较好,除马上让其长子贾赦袭爵外,还格外关切地询问他还有几个儿子。得知还有个老二贾政,“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第二回。注意,这里脂批:“嫡真实事,非妄拟也”,是说有原型的)。真可说是“圣眷优隆”了。

当然,荣国府登峰造极的际遇是出了贾元春这样一位贵妃。贾政所云,这真是“上锡天恩,下昭祖德”,也确是他的感恩戴德肺腑之言。说到家,仍然还是皇家对他家的看法好。他家的门第,随着形势推移,确实逐渐变得比宁国府高贵些。人家皇家选妃也要讲个门当户对,有大的不挑小的。

当年“一母同胞弟兄两个”、一同受封公爵的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何以弄到后头,在皇帝眼中、甚至在柳湘莲这种普通市民心目中,两府差距变得如此之大?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与宁荣两府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家长行事、门风养成的差别是有很大关系的。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荣国府诚然是没好到哪儿去,但宁国府那边的糟糕到一再刷新底线,是尽人皆知:第三代贾敬“一概不管”,任由第四代贾珍这个族长带头“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第五代贾蓉又是如此这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家子自暴自弃、躺平摆烂,一直折腾到被抄家玩儿完算拉倒。让谁能瞧得起呢?

我们费时用力解读评析书中这些内容,并非意在津津乐道什么官爵高下、门第贵贱。而是要以此说明,读《红楼梦》一定要做到文本细读(更进一步的就是原型研究),否则对书中的一些人物关系、感情亲疏、性格来历、命运走向、量变质变就弄不明白,如对高鹗续书中写“抄家”只说抄了宁国府而“保全”了荣国府,等等,也就不好理解,就总认为上百万字的《红楼梦》是部不好读的书。而只有通读细读,才能读出这部代表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界级文学经典的妙处,真是句句含情、字字有意!


作者:钱杰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