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内容正文

瓷上花开 2023-04-21 17:55:58

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  釉上瓷绘工艺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北齐年间,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所谓釉上彩,就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或者单色釉瓷,用各种彩料在其釉面上绘制画作,然后多次入窑,经700至800摄氏度温度烧制而成。釉上彩,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想要在瓷上展现一幅妙趣横生的花鸟画都实属不易。在瓷器上绘画不同于宣纸作画,由于瓷器的绘制面是光滑的,且有平弧变化,在作画的时候,手腕跟平面要保持一定的角度,而且瓷器对于色料的吸收程度与宣纸上也有所不同,很多瓷器上釉色的浓淡干湿的把握,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才能掌握精准。而杨峰先生的釉上画作,则用他独特的表现形式很完美地诠释了瓷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杨峰,斋号碣石草堂,其作品传统入法,重品尚意,师古不泥。近年,杨峰先生涉猎釉上工笔瓷画,不断挑战艺术高度,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追求创新。

传统的釉上工笔瓷绘,采用低温颜料,通过七八百度的低温反复烧制而成,其特点是能够把宣纸或绢上的效果在瓷器上表现出来,色彩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其不足之处在于“瓷”“画”分离,画面浮于瓷釉的表面,物理稳固性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失色的问题,达不到釉中或釉下“画在瓷中”的效果。而前人没有改变此技法的主要原因是色彩不易控,想要融于釉里,必须经高温烧制,采用低温颜料高温烧,色彩会模糊不清,甚至是点痕无存。而采用高温颜料高温烧,需要画者对颜色变化进行预判,没有对色彩的充分理解和对温度的精准把控,想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杨峰先生对瓷绘的理解有其独到之处,他认为瓷绘首先是“瓷”,其次为“画”,瓷不是的画的载体,而是要通过画来提升瓷的魅力。如果不能保证瓷画一体、体现不出瓷的包容,再好的画作也会让我们的瓷器黯然失色。鉴于此,他经过反复探究,在窖烧技师的帮助下,摸索出了一条釉上施彩、釉里看花的路子:设定色彩预判变化范围,确保不会冷暖失调,既让变化成为可控,又使色彩自由释放,釉上的技法达到了釉中的效果。经过一千多度的高温,画慢慢融入釉里,瓷器光亮温润的釉下,他的工笔花鸟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中国画向来讲究笔墨情趣,以“笔墨相生”“气韵生动”作为绘画的最高准则。而陶瓷花鸟画正是继承了这种传统绘画的影响,从而更加注重对笔墨的构思,并将笔墨的表现力发展到了极致。

杨峰先生就是一直追求画瓷艺术严谨之人,他笔下的《狸奴戏玉灵》,狸猫身体俯卧,右侧利爪张开抓在小乌龟身上,左爪稳稳撑地,用笔随意而有力,猫的体态恰到好处,颜色是很稳的赭黄叠加丝毛而成,用色稳重不俗,刻画绒毛细而不腻、疏密有致,特别是那双稚气可爱的大眼睛,还有毛发的质感都是极佳。狸猫眼睛的刻画,是画作的点睛之笔,它那对眼前乌龟硬壳充满好奇心的神态,被刻画的栩栩刻画得这么细致入微,可以说是人见人爱。传神的纯洁,生动的萌趣,以及自然灵动逼真的体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小猫的形体结构、皮毛光泽以及顽皮可爱之形态刻画得细致入微。小猫传神的眼神,生动的萌趣,以及自然灵动逼真的体态,仿佛要从栩栩如生的釉上瓷盘画中挣脱出来。

杨峰先生笔下的《国色天香》构图严谨,花团锦簇,绿叶扶疏,枝干遒劲。在釉上上色不比宣纸,要用笔蘸染料轻染再用海绵一点点晕染开,然后慢慢叠加颜色才能染出效果。工笔讲究“三矾九染”,而釉上瓷的效果是染色一次次的变化和一次次的烤制,所以设色更要别具匠心,淡化,虚化,尤其边缘晕染钝化,使得整个画面祥和,笔韵文雅秀逸,色彩还要浓艳明朗,章法布局到位,造型婀娜多姿,线条流畅自然,层次丰富细腻才行。杨峰先生的《国色天香》具备了以上所有特点,精工细作,整幅画面布局工整,结构严谨,绘工精细,色彩丰富,和谐悦目,看上去端庄而不失灵动,华贵而不失妖艳,给人以雍容大度、繁荣昌盛、喜庆热烈的美感。虽是釉上瓷,却表现出来了超越宣纸极高的美好效果。他的《国色天香》中的牡丹用色,让人想起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宋人《牡丹图》页,图绘牡丹花后魏紫,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衬。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黄色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精工富丽,美不胜收,构图丰满,设色艳而不俗。杨峰先生的釉上彩花鸟技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瓷感是画瓷创作的灵魂,由于瓷的特殊性瓷的质感色彩观者会以最直接的感觉扑面而来,随着杨峰先生画技的升华,他的艺术之路会向更高、更远、更辽阔、更崇高的境界升腾。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