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adminuser 滨州技师学院宣传部部长。笔名:杨梅、青杨梅。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自2010年开始尝试写作,作品散见于《滨州日报》《鲁北晚报》等报刊。作品在四川省成都图书馆主办的《喜悦》杂志刊登。在《作家报》微信公众号和《滨州文学》(原《句点论策》)微信公众号发布作品十几篇。著有个人作品集《青杨梅文集》。作品以散文随笔为主,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近期作品以反映鲁北民俗乡情为主。

Ta的文章 > 我从乡村走来
我从乡村走来
2017-02-16 00:00:00

                         我从乡村走来

   

    作家,多么神圣的称谓!多么高端的职业!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这个称谓会与我联系在一起。

   201724日,我还在寒假中,突然收到了《滨州日报》社的王锋老师给我发的短信,大意是:正在建设的“滨州网”平台,开设的“滨州人”栏目中,将为滨州的文学作者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可以大容量展示作家的作品、照片、音视频等内容。平台邀请我作为首批入驻的50位作家之一,让我报送10篇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作家简介、照片和音视频等内容。板块建立起来后,作家可以自行管理,自己更新。

   我看后不觉一震,天啊!我竟然被邀请成为首批代表“滨州人”的滨州作家。这是何等的荣幸和骄傲!看罢赶紧回复,说我当下正在老家,家里有点事情,三两天后回去,立即按要求上报材料。放下手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我一个中专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文学毫不沾边,乡镇干部起点,在乡镇生涯中,蹉跎了17年的岁月,年届四十才着迷似的学着写点不成样的文章,近几年偶有作品在市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2016年,偶然结识了“句点论策”微信公众号,一年之内接连发布了10几篇文章,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声名和影响力在民间和网络上不断增长。2016年,正式加入了市作协,成为了滨州市作家协会的一名在册的新成员。现在竟然被官方认可为“作家”了,这真的有点太奇妙。有点做梦一样的感觉。

我按要求发出作品十几天后,王锋老师再次短信通知我,说平台已经建好,请我及时登陆,及时更新管理自己的板块。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搜索“滨州网--连接滨州的力量”,点击“滨州人”,第一栏就是作家板块,我所熟悉和敬仰的市作协主席李登建老师,赵雪松老师,张维亮、许烟华等大家赫然在列,我则在未能全部展示出的第二页上,打开找到了自己的头像,轻轻点击,我去年在千佛山采风时照的那张身穿红衣的照片,那么美丽贤淑静雅地微笑着。页面做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下面主页上整齐有序地排列着我的作品,显示阅读10,关注1,已经有3个粉丝了。 还真有点作家的样子呢!我深深地被自己打动了。

人生真的很奇妙!我是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带着泥土气息的“丑小鸭”。幼时,在先天成长的过程中,物质和精神都严重营养不良,致使我个子没长高,知识未填满,毕业后工作起点低,但好在我是一个永远没有放弃学习,永远也没有放弃成长进步的人,心中总有一个不灭的信念在支撑着,二十几年的工作中,我喜欢读书,喜欢学习,喜欢一路挑战着,误打误撞地走到了今天,工作稳定了,身心强健了,内心充盈了。

我从乡村走来,乡村生活的艰辛和磨难,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应对困难战胜自我的能力逐渐增强。贫穷和磨难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终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我这个从乡村长大的70后,与80后,90后相比,没有足够聪明的大脑,没有令人艳羡的本科以上学历,没有琴棋书画等足够多的专业生活技巧,但是骨子却有一股坚韧,一股耐性。青年人们成长的衣食无忧,外表光鲜,但是缺乏对生活和生命最起码的敬畏和尊重,时间长了,就能感受出代际的差距。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对高科技的掌握和运用,对新生事物的理解和创造又是我们这一代乡土人所不能比拟的。

我从乡村走来,带着尘烟禾露,我的作品就带着乡土的气息。我刚开始写作时,写的比较杂,见到什么就写什么,想起什么就写什么,但是写着写着,冥冥之中好像有一种指向,从2016年为“句点论策”创作,我的文学作品,有了一种乡土的回归,写出了一组很经典很唯美的乡情乡俗系列。从《卖鹅蛋》到《场院情思》,从《房顶上的快乐时光》到《风中飘舞萝卜钱》,乡村风情成了我创作的源头之水和创作风格。作为一个作者,一个作家是需要创作活水和源头的,否则作品就会干巴,就缺乏灵气,同时也缺乏后续的动力,思维就会枯竭迟滞。莫言的创作源头归属地是他的故乡---高密东北乡,鲁迅的创作源头是绍兴水乡,汪曾祺的源头是江南水乡高邮,梁鸿的源头是她的梁庄.....这是作家成长的根脉,根扎进了那片适于作家成长的土地中,扎得越深,作品就会越舒展滋润,就会越兴旺茂盛,蓬蓬勃勃。所以我感恩于生我养我的那片乡村故土,感恩于她对于我这个已经长大远行的游子的第二次奉献,第二次供养。我也只能通过不断汲取乡村故土的营养来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报答家乡,回馈家乡父老。

我从乡村走来,携着一篇篇带着亲情,带着温度的作品,饱含着对乡村故土的依恋和热爱,走向高山,走向远方.....

         2017216





点赞  1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