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adminuser 滨州技师学院宣传部部长。笔名:杨梅、青杨梅。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自2010年开始尝试写作,作品散见于《滨州日报》《鲁北晚报》等报刊。作品在四川省成都图书馆主办的《喜悦》杂志刊登。在《作家报》微信公众号和《滨州文学》(原《句点论策》)微信公众号发布作品十几篇。著有个人作品集《青杨梅文集》。作品以散文随笔为主,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近期作品以反映鲁北民俗乡情为主。

Ta的文章 > 远去的小清河摆渡
远去的小清河摆渡
2017-02-09 00:00:00

近日,在媒体上读到小清河要复航的消息,让人为之精神一振。这不禁让我回忆起20多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小清河时,河里那汽笛声声、舟船穿梭,水运繁忙的景象。也使我记起了每次回婆家时穿越小清河时必须要过的摆渡。

我是一个外县人,在我的家乡几乎没有见过能流入海的像样的河流。1992年来博兴县庞家镇上班,婆家是店子镇,中间横跨了小清河。小清河源于济南市,向东北流经历城、章丘、桓台、高青、博兴等县,于寿光县羊角沟东20公里处入莱州湾。全长240多公里,在博兴段近30公里。上世纪90年代初,小清河已经污染得很严重,但依然是一条很重要的航运通道,货物从源头济南装船,途经沿途各站点码头,水运既经济实惠又安全便利。货船是两头尖尖的那种,远看并不宽大,一艘艘纵贯相连着,前面用小火轮牵引着,小火轮咕嘟咕嘟地冒着烟,马达声传出很远,一艘小火轮能托运十几只货船。货船吃水很深,从远处看感觉水与船舷相平,像就要被水淹没似的,只有挂在船梢头上的橡胶轮胎浮在水面。船看起来走得并不快,人在河岸上骑自行车,船在水中行,好像并不比我们快多少。船队每行到桥下或码头边就会呜呜地鸣笛,让其他船只或摆渡避让。有的返航的船只会从羊角沟带来虾酱,于是205国道博昌桥两侧就成了虾酱交易市场,几十只大缸盖着稻草盖子,缸里满盛着虾酱,几个妇女坐在桥头,头扎着围巾在招揽客户,晚上为了应付客户,就扎几个假人,头上也包着围巾站在那里。博昌桥边的虾酱摊子成了205国道的一道独特风景。全国各地往来的车辆都在这里买虾酱,据说卖给没吃过虾酱的东北人,有时能卖到200多元钱一斤。

1992年我刚参加工作时,与老公尚未结婚,还是热恋的情侣。往返回家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刚买的飞鸽牌自行车,当时小清河南岸路不通,我们走小清河北岸的一条坚硬的土路,河岸两侧全是槐树,真正的林荫小道。老公骑车,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情侣之间说不完的情话,一路上鸟语花香,芳草阵阵,凉风习习,60里的路程一点也感觉不到累,情话尚未说够就来到了小清河辛张村码头。

我们下车把自行车推到河滩上,看看摆渡停在河的哪一边。所谓摆渡,就是一块10米见方的厚厚的大木船箱体,用油丝缆绳固定在河岸的两端,船体一侧上方1米高处有一钢丝绳固定,渡人过河时,摆渡人用手抓着油丝缆绳一把一把地往后拖,摆渡就一点一点地往前进。摆渡露在水面的部分看起来就是一张木板,载重量却很大,拉满庄稼的机动车,干活收工回来的农民,甚至牧羊人的羊群都能搭摆渡过河,有时一次能站上几十个人。记得我第一次乘摆渡过河的时候,摆渡上有一个老人在掌管,有人要过河时就冲着对岸喊一嗓子,老人就用手一把一把地拖拽着摆渡过来,根据渡河人的多少,分批次载过去。我是旱鸭子出身,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就晕,脚没等踏上摆渡就浑身哆嗦,老公先把我扶上去站稳,再把自行车搬上去。同时上摆渡的有十几个在河对岸干活归家的农民,他们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拿着镰刀,有人背着干树枝,还有人牵着一头老黄牛,黄牛看来是经常坐摆渡,神情比我还淡定。摆渡的老人吆喝一声,“站稳了,起船了”就把搭在河滩上的木板收起,一把一把地拖拽着钢丝绳。摆渡慢慢地离开了河岸,向河流深处游动。年轻人有的过去搭把手,与老人一起拖。站在慢慢移动的摆渡上,我欣赏着小清河两岸旖旎的风光,小清河两岸是绿油油的麦田,树影婆娑倒映在泛着黑亮油花的水面上。河岸上的泵房里有好几台大型抽水机在抽水,小清河里的水是酱黑色的,带着一股腥臭味,抽出来的水泛着褐色的泡沫,咕嘟咕嘟地流进麦田里。我问老公这样的水怎能浇地呢?种出的庄稼能吃吗?老公说,没办法,河水污染了,老百姓灌溉农田就靠着小清河。“还叫什么小清河,分明就是臭水沟吗?”我一脸不屑地说。

老公说,小清河以前并不是这个样子。在他小的时候,小清河的水是清澈的,碧波荡漾,鱼蟹成群,他与小伙伴经常在小清河里捉鱼摸虾,游泳嬉戏。只是从80年代后期,上游有好几个化工厂和造纸厂,把河水污染成了这个样子。但小清河是母亲河,沿途的庄稼和植被都是靠小清河的水灌溉成长的。我的心中有些怅然与酸涩,有一种母亲被侮辱了般的无奈和伤痛。

坐摆渡是免费的,是附近村里的一位老人义务来做。后来,可能是老人干不动了,年轻人再没有人愿意干这项义务劳动了,摆渡就孤零零地停泊在河滩上。看到它总让我生起“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来。诗意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过摆渡就只能靠自力更生了,幸亏老公是小清河畔人,掌握摆渡的技巧和方法,如果渡船在河对面,老公就解开拴在木桩上的锁链,一把一把地把摆渡拽过来,绑在木桩上固定好,然后扶我上去。老公并不着急走,总是在河岸上等上几分钟,看看还有没有后来的需要过河的一起走的。我也早就不再晕水,而且感觉特别好玩,甚至在摆渡上乱跑,俨然是小清河畔人了。有时还会站在河中央的渡船上,冲着长长的河道放声地歌唱“小清河呀,好风光.....”

前些年,小清河不仅污染严重,甚至一度断水,航运自然也就断了。近几年省里决定全面治理小清河,关停了沿途的化工厂和造纸厂,重新疏浚清挖了河道,小清河里的水慢慢变清了,水里又开始有鱼虾游动了,两岸栽植上风景树,开辟出沿河观光风景带,小清河逐渐出落成水清林茂,婀娜动人的旅游观光风景区了,垂钓的人络绎不绝。去年暑假里,在中国计量大学上大学的儿子做了一篇假期环保调查报告,就以《家乡,小清河的蝶变》为题,进行了详实地调查研究,写出并制作了一篇图文并茂的调研报告,在大学里还获得了一等奖。

小清河在国家大力治理下发生了巨大的蝉变,从臭水沟变成了一脉清泉,目前,又马上面临复航,这是小清河畔人的福音和希望,只是却因为现代交通的便利和桥梁的增多,小清河岸的摆渡这一古老的交通工具,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退出了小清河畔。

对于我来说,远去的不仅是摆渡这一古老的渡河工具,还有那淳朴的民风、互助的精神和那悠然的岁月。真的很怀念站在摆渡梢头,放声歌唱小清河畔好风光的青春岁月。

      2016年5月17日“句点论策”微信公众号首发。




(杨玉美)


点赞  1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