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adminuser 滨州技师学院宣传部部长。笔名:杨梅、青杨梅。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自2010年开始尝试写作,作品散见于《滨州日报》《鲁北晚报》等报刊。作品在四川省成都图书馆主办的《喜悦》杂志刊登。在《作家报》微信公众号和《滨州文学》(原《句点论策》)微信公众号发布作品十几篇。著有个人作品集《青杨梅文集》。作品以散文随笔为主,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近期作品以反映鲁北民俗乡情为主。

Ta的文章 > 龙江湿地,静美田园
龙江湿地,静美田园
2017-05-09 00:00:00

             

             龙江湿地,静美田园

2017年4月28日,我接到滨州市作协的邀请,参加滨州高新区龙江湿地槐花旅游节的采风活动。说实话,对于这次采风,我心里并没有太多的向往和期待。

原因有三:一是,高新区距离太近,就在身边。常言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诗向来应该在远方;二是,对龙江湿地,太熟悉。生活于博兴的我,因为工作和生活,频繁的穿梭来往于滨州和博兴,而高新区新开发的龙江湿地就在滨博之间,在来来回回的过往中,已经有点熟视无睹;再次是因为槐花太平常了。对于我们这些从乡村成长起来的人来说,槐花是伴随着我们的苦难童年长大的,它除了能让我们忆苦思甜,似乎再没有其他好的印象了。槐花平凡如过往的日子,实在激不起太大的渴望和兴致,与牡丹、芍药、郁金香、樱花这些名贵花木相比,简直就是下里巴人的形象。就如同古代被叫做“槐花”的女子,一定是乡野村姑,不是大家闺秀一样。

     尽管我对槐花的理解带着过于乡俗的偏薄,但是作为市作协会员,我对于市作协组织的活动,还是非常重视的。4月29日上午,我与博兴的另一位文友,开车提前到达指定地点,与滨州的队伍集合。从博兴到龙江湿地公园,不到20分钟的车程。这次采风团,人不算很多,20人左右,人到齐后,大家把车辆停靠在滨博路边,在李登建主席的亲自带领下,徒步沿着龙江湿地公园一条细长的柏油公路,往西边的林海纵深走去。

    对于普通的滨州人来说,滨州高新区远不如她的前身之一小营镇好理解。小营镇,地处黄河南岸,205国道沿线重点镇,滨小铁路纵贯南北,319省道横穿东西,自古地理位置优越,“小营大米”和“边峰丸子”闻名省内外,是名副其实的“渔米之乡”。2009年划入高新区前,一直是农业重镇。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占比太低,所以长期以来,小营镇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不快,与它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点不太相称。成为高新区的办事处后,近年来,她迅速调整自己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了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令人有点眼花缭乱。我每次穿梭行走在高新区域内,都会心生感慨:真是政策和思路决定未来!一座充满朝气和科技气息的新城正在一天天地富饶美丽起来。

真正走进龙江湿地公园,却让我进一步认识了这片土地的美丽和魅力。所谓龙江,其实就是龙江湿地刚开发时人工挖的一座湖,因为它的东边是龙庭水库,西边有江南水库,更因为它的航拍鸟瞰图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巨龙,故取名为“龙江”。龙江湿地公园依托区域内丰沛的水资源,进一步配套提升,沿龙江种植嫁接高档林木,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引进国内高端体育竞技项目,将湿地文化与休闲农业、艺术文化、生态旅游相融合,把多个产业链连接起来,大大提升了农林业的附加值,激活一片区域,兴起一批产业,建成一方乐园,使得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劳动变运动,变化了一方土地,富饶了一方百姓。以龙为神,以江为脉,延续生态,传承文化,是龙江湿地的主旨文化。

这是一片紫红色的槐花林带,绿意葱茏的树梢上垂挂着一串串紫红色槐花,红绿相间,芳香流动。偶有几株白色的槐花间杂其中,增加了色差对比,浓郁了槐香气韵。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沿着繁茂的槐树林往前方延伸着,槐树繁茂但并不粗壮,带着槐花应该有的原野风味和独特的香甜气息。深深的呼吸一口,整个肺里都充满了清新和香气。红色的槐花视觉上虽然鲜艳,但香味却并不如白色的浓郁。这似乎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颜色过于鲜艳的东西,品味香气就要打点折扣。在自然万物中,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有它的处世之道,有的是靠颜色来动人,有的靠自身的气韵处世,素雅的历来是品性高洁的。

已是春末夏初的季节了,当天的气温达到了30摄氏度。徜徉在槐花林中,我们感受到阵阵微风的清凉气息。再往前走,一泓辽阔清透的碧水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富有灵动神韵的龙江了,龙江自然是湿地公园的神脉。在两岸密林的涵养中,那是一湖青翠的碧波,岸上芦苇正生长的青茂,白色的荻花随风摇摆,不知名的野鸟不时传来阵阵或青翠或沉闷的鸣叫声。绿影婆娑的波光中如同孕育着一场神秘诱人的梦.....

我们采风团的美女作家们一下子来了兴致,纷纷跑到湖岸草丛中,摆出各种造型拍照。更有生性活泼开朗的女作家,挥动着脖子上的红色丝带,在碧林秀水前大秀风姿。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浪,点染了压抑太久,整个心灵几近于封闭状态的我,也欢呼跳跃着投身其中,乐享这一清灵湿地带给我们的身心愉悦。因为我身穿红衣,不用与她们争抢红丝带,男作家们拿起手机和相机为我们义务拍照,笑语欢声阵阵,打破了彼此的陌生和隔阂,大家互相组合拍照,一群因为爱好文学,喜欢写作的文友,相聚在龙江湿地湖畔,搅动了最美的那一段水波,荡漾出一圈圈欢乐的涟漪,被微风向湖心深远处推送着,传递着,漂流着.....

我们环绕着宽阔的龙江湖面绕行了一周,一直走不出那片叠翠的青绿林带。悬挂在树梢上吐露着香甜气息的清香槐花林,灿烂阳光下泛着金色的金叶榆林、像新娘染成金黄,烫成波浪状发型的曲叶柳林、挺拔站立在远端外围如同哨兵般威严的白杨林、还有那些叫不出名字来的生花杂树,如同一曲绿色交响乐一般,把这一片湿地装扮的纷繁热烈、清新浪漫。在这样的环境下,槐花自然摆脱了乡俗,富有了诗意;芦苇荡也成了过滤和荡涤人们心灵的仙草,有了灵气。再加上那些滑翔飞行在湖畔繁衍生息的各色鸟儿,共同把这片龙江湿地装扮成了有诗有梦的地方。

这次采风,完全推翻了我最初对龙江湿地、对槐花的那份偏见。原来荡涤心灵,隐遁身心的诗意田园并不全部在远方!原来平凡如乡野的槐花也可以超凡脱俗成阳春白雪!

导游告诉我们,这片龙江湿地公园,曾经就是一片水田,贫穷短缺的时代,曾经出产培育了“小营大米”这一知名品牌,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稻米,如今在高新区领导的大手笔策划下,华丽转身,走近新的时代,成了现代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生态休闲养老、黄河农庄、休闲娱乐观光园区,为早已摆脱温饱走向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滨州人民再次奉献出了优质丰富的精神食粮。

这真是滨州人民的一片福地!不用跋山涉水,旅途劳顿,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蓝天白云,碧草青青的田园风光,呼吸到清凉润肺的新鲜空气。走进龙江湿地公园,放松心灵、放逐烦忧,减压疲惫的身心。节假日,带上家人,约上好友或伴着情侣,换一身轻松舒适的装束,走出钢筋水泥的包围,或骑车或步行,到龙江湿地林带,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坐在清澈通透的龙江岸边,把心事交给微风,交给水波,交给小鸟,交给山野小花和一穗穗粉嫩嫩的槐花....尽管这片湿地现在还不算太精致,但却呈现着原始粗犷的乡野情趣,以一派纯真自然的田园风光,脉脉含情地吸引八方游客。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湖泊,它或许存在于回忆中,或许存在于梦幻里,也或许存在于向往中。它可以用来修行,可以用来隐遁,也可以用来沉思,更可以用来抒发诗情!龙江湿地公园,一处可以入诗入梦的静美田园。(青杨梅)

 

 

 

 





 

 


点赞  1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