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刘丽丽 刘丽丽,滨州人。先后在《人民文学》《散文选刊》《山东文学》《青年作家》《散文世界》《时代文学》《岁月》《鹿鸣》《文苑▪经典美文》等杂志发表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协理事。

Ta的文章 > 芳香的青草车
芳香的青草车
2017-02-08 00:00:00

我们在黄河岸边行走,无边的绿色将人引向远方。河流两岸,鲜花大朵大朵地开放,花香掺和了月光的忧愁和枣花的甜蜜,越过大坝,直达庭院。家人在灯下团聚,孩子嬉闹,老人在角落吸烟。一辆独轮车安然地在南墙跟下停放,牛呢?在袅袅的青烟里独自反刍着秘密。

每一个水草丰沛的季节里,独轮车碾过黄河岸边的土地,沿着一条条的道路,连接起田野和乡村。记忆中的蔓草,牵牵连连。不,确切的说,那种草的名字叫热草。在每年的六七月,夜夜听到热草的拔节声。它们坠着露珠,顶着夕阳,在沙土地中扎下细密的根须,猫一样迈动趾爪,隐匿进田野深处。乡人们喂养牛羊,乃至喂猪的都是这样的草,在劳作的间隙里,镰刀飞快地切割,空气中草香弥漫。那时我还是个孩子,跟在外祖父的身后,一次次走向田野,去除草,去拔掉菜园中的野菜,去整理西瓜蔓,偌大的黄河滩里,人走进去,很快融入田野,匍匐在土的姿势,和一株野草没有什么区别。整个夏季,外祖父混迹于草野,青草绿色的汁液沾染在衣襟上,洗不掉,后来连他身上都有了一股挥之不去的青草味。

菜园里有几株高大的柳树,树下凉风习习,绿色的苔藓环绕树身,我常常在树下等着外祖父。看他在玉米田中除草,玉米秸长得很高,淹没了外祖父,只有一顶白色的帽圈时隐时现。我喊一声:“姥爷!”“哎!”他拖着长长的声音回答。时间长了,再喊一声,他的回答声在远处响起。

有时我会很不耐烦,呼喊声就变得格外锐利:“姥爷——”

他听得出喊声里的不满,远远地喊着我的乳名,叫我等他一会,就回去。

有时候,他浇菜园,拿着铁锹堵口子,左突右击。我一个人蹲在树下看蚂蚁入神,他悄悄从身后走过来而不觉,人未到,一只弥漫着香气的脆皮瓜先递到我的眼前,就是那种青蛙皮一样的绿色。我高兴地抢到手里,咬一口,又脆又甜!给我捉蚂蚱,用青草穿了,让外祖母在灶膛里烧了给我吃,知了猴需要用盐水腌渍之后油炸。下雨之后的沙地里会发现白生生的蘑菇,他的眼尖,喊我过去采来,装在我的口袋里满满当当的。那样的夜晚,外祖母就会把蘑菇切成薄片,放进小瓷碗里,再搅拌了一个鸡蛋,蒸成美味的鸡蛋羹。

太阳快要落山了,收工时,外祖父抱我坐在青草上,让我抓住绳子,在独轮车的咿呀声中我们走回家去。外祖父的一条腿是好的,另一条腿是疼的,走起来步子一拐一拐,但车子却推得稳稳当当。青草的香气包围着我,多年之后,凭借那种熟悉的清香串起我对乡野的记忆。草,热乎乎的,带着太阳的余温,让我很舒服。坐在稳稳当当的车上,感觉像一艘船在海上航行,迎着风,迎着一轮即将落山的太阳,劈波斩浪奔向远方,我想唱,想舒服得大声叫。

假如你在黄河大坝上看到一个毛孩子,面对旷野发出“哎——”“啊——”的啸声,就能相见当年的我了。

登上大坝了,我们透过树丛,看得见自己家屋顶上的炊烟。这个时候,外祖父常常停下车子歇息一会。找个小土包坐下,他看看远方,嘴里不自觉地哼起一段戏文,仔细听:“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薛平贵好一似孤雁归来……”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戏文的意思,也才懂得这里面有苍凉,有无奈,有不甘,有命定的疼痛。但是小时候,并不太懂的,只是隐隐感觉,有什么东西从一个细微的点开始滋长,顺着外祖父鬓角的白发和他脸上的细纹,一部分一部分攻陷他,那源头,是一种无法更改的悲伤。

这样的悲伤,在外祖母面前,在孩子们面前,乃至喝醉酒之后,外祖父都很少提到。至于他年轻时如何的英武,在战场上如何的勇敢,在云南如何的被器重,而为了太姥姥和年幼的弟弟他不得不放弃军队中的一切回来做个农夫的无奈,他也很少提及。只有在大坝上,他放下青草车歇息一会儿的时候,他会开口唱一段。那时的外祖父变得和平常有一点不同。这样说吧,扛起锄头的时候,他是一个农民;隐没在田野间,他弓下身子匍匐在土的样子,更像一棵野草;而唱戏文的时候,他突然又变成了人。这个人,有血有肉有疼痛。他脆弱,沉默。数不完的日子和数不完的心事,都需要诉说,而歌唱,显然是一种很好的表达。当唱词消散在晚风中,消散在大地余温犹存的怀抱里,秘密是被密封得很好的幕布,偶尔撕开一点口子,又迅速合拢,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我是在多年以后,在老家残破的衣橱里翻看到了他的徽章和证件,这才落实了母亲一次次的叙述,原来他真的是值得骄傲的!包括在去往临近县区的路上,看到的一个个地名,才勾连起和他当年活动的轨迹。

佛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佛也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在穷困的日子里,痛苦长成一团团盘根错节的草,牵连到哪里,都是疼痛,所以,他在意气风发的年纪最终放弃了理想。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慨叹自己当初的选择吗?我不知道。忙完公家的事,他就推着一辆独轮车奔赴田野。在村庄和田野之间来回奔走,一点一点挣出六口人的口粮,还要当长兄,为弟弟盖房、娶亲……后来,他的身体偏瘫,只能在小范围内行动,他时常久久地坐在天井里望着远处的天空,我无法从他的眺望中窥见更多的内容。一次次命运的重锤猛击,敲打了狭隘,走向了延展;敲打了清高,让人学会放下身段,接触卑微,向着生命的低处,更低处一点点夯实自己。从此,面对再大的打击,他都学会了面不改色心不跳。外祖父直到去世,就是这样一副木讷的表情。不止是他,多少年了,黄河滩区的人们,脸上就是这样一种表情。像流经村外的黄河一样,到了这里,没了一惊一乍。

是不是冥冥之中,有一位神告诉了人们一句真言:“永远拥有”是一种错觉,所以,我们要时刻做好失去的准备?因为“永远”是错觉,“拥有”也是错觉。在听信了神的口谕之后,从此,这里的人一辈辈都认命的生长?

在黄河滩外生活的人们,其实是最容易失去的一群人。他们的房屋、牛羊、庄稼,乃至自己的生命,都有可能被那黄色的水患一夜之间全都夺走,他们能做的就是把房屋的台基一次次抬高,以便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灾难。即便是多雨的年份,他们依然习惯了在春天开辟出新的天地,播种,施肥,期待着秋天沉甸甸的收获。

在黄河畔,我问一位正在除草的老人怕不怕河水漫滩的时候,他拄着锄头,冲着我一乐,“嗨,尽着老天爷赏呗!”这是他的态度。他的身旁,也放着一辆独轮车,车上装满青草。太阳晒热了土地,青草气息弥漫,那熟悉的气息,恍如当年外祖父身上挥之不去的青草味道。

像一个孤独的孩子终于发现了亲人,我的心头突然一热。记忆的潮水漫漶而来,将我浸润其中。多少年了,日日夜夜,我听见河流在召唤。我闻得到那熟悉的味道,我看见长河尽头,一轮紫色的太阳正缓缓落下,一个伟岸的身影推着青草车,在悲凉的唢呐和铿锵的锣鼓声中,信步走来。

2016年刊于《鹿鸣》第九期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