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content
从容面对
——读《一棵小桃树》
我最喜欢的是读贾平凹老师的作品。
常常是手不忍释卷,无论小说还是散文。
老师是大家,老师是勤奋多产的大家。所以更不敢贸然下笔,故而即便是读文章写心得,也唯恐哪个地方有了疏漏甚或是误处。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自然也不为过。
既然喜欢了,也就不退缩,把本真的想法写出来,也就不留憾事。
平凹老师曾言:“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我便谨慎地读好书,几遍地读,是幼儿园学生听从老师的态度。
初读“小桃树”,我感到了作者对小桃树的爱怜。似乎有着淡淡伤感的文字中,让我看到了娇弱伶仃的女子,似乎还有些许的憔悴,不由你不生出怜惜的情绪来。不知缘何,眼前幻化出《雨巷》中有着“丁香一样的忧愁 ”的,在雨中哀怨又彷徨的姑娘。
雨中的小桃树,“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读到这样的文字,又兼了我现在坐下来,也是听得窗外的风吼,狂怒一般。“慌乱”一词让我感觉到了桃枝的摇摆不定,仿佛猛不丁地被人遭遇了鞭抽的凌辱,我便几乎为遭残虐的柔弱的小桃树落下泪来。而作者亲睹这一切,又无力相助,这“千般儿万般儿地无奈何”,就似小虫子般噬咬着心了吧,呜呜泱泱的。
作者也是遗忘过它一段的,它也还是落寞地成长着。这也令我想起来没有人理会的落寞的“丑石”。丑石终究还是成了天文学家认可的伟大的“陨石”,小桃树呢?
然而作者还是记起它了,默默地对它诉说,也为它写了文章,也算是对小桃树,也是对自个的安慰了。
再读“小桃树”,我读出了一种坚毅,或许这是人们读后的普遍认识。我也不能例外。就像我是一株草,我并不能把我自己从丛草中拔节出来一样。
小桃树可不就是一直坚毅着的么?
它的“枝条被风雨摇撼”,看起来它是瘦弱无助的,像是大象蹄掌下一只惊愕无措的蚂蚁,抖动着接收信息后极力想躲避危险的触须。“大家都笑话它”,“被猪拱过一次”,身心遭到奚落,它可不就是那个处处遭到排挤打压的“丑小鸭”?人们费了神对那些盆景搬来倒去,对小桃树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连那些本就喜欢花枝的蜜蜂儿、蝴蝶儿也不愿意光临照顾。可是它竟然就举了一个“欲绽的花苞”出来,而且是在“顶端”,在“高高的一枝上”,不谓不亮人眼睛,不谓不撼人心灵!
小桃树果真就是坚毅的。它不是“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了么?
三读“小桃树”,我读出的是面对,只是“面对”。
这一次,我把更多的目光神思投注在这句话上——“唉,往日我多么傲慢,多么矜持,原来也是个孱头。”
见到小桃树的被风雨摇撼,“我”表现出了我的“万般无奈”,咒骂自己的孱弱无能。
我想到了读过的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在听到悲惨故事的时候,经常叹息的就是“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可是他却遭遇了更大的厄运——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后来终于逃出虎口,却身落残疾,只能靠行乞度日。当别人发出同样叹息的时候,王子说了一句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是呢,人生,无论到来的是什么,既然避不开,那就只有面对,坦然地面对,泰然地相处。如果到来的是阳光雨露,那就大口地吮吸;倘若赶到的是万钧雷霆、肆虐狂风,能做的只能是把腰杆挺直。像这棵“小桃树”。
“我竟将它忘却了”这一“竟”字又包含了作者多少的懊悔、愧疚、自责之情?然而文至最后,作者不是对着花,对着“我的梦的精灵”悄悄絮语了么?无论遭遇什么,没有什么是不可以面对的。作者是不是也想对“我的梦的精灵”说:风雨到来了,就去勇敢地拥抱风雨。
作家三毛给平凹老师的信中曾经感慨“没有功力的人看您的书,是要看走样的。”“作品深刻的是作者本身的灵魂。”我深知,以我宇宙间一微尘,很难触及到甚至其思想的边沿。仅就平凹老师浩瀚文章中的一篇短文落下一点点算是文字的东西,也就少些忐忑了。
版权声明
本文系滨州作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品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