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Ta的文章 > 遗失在岁月长河的女红
遗失在岁月长河的女红
2017-02-27 00:00:00

遗失在岁月长河里的女红

原创 2017-02-25 王弘 滨州文学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小霓裳纯音乐 - 高山流水-古筝



                             

 周末参加一个民俗展览,看到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布老虎”深受人们喜爱。不由地想起,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玩伴“布老虎”。

“小板床儿,张跟头,谁来了?二姑夫。拿来的啥?小马虎,咬人不?啊呜!”小时候,抱着布老虎,坐着小板凳,在门口边晒太阳边唱喳儿的情景清晰如昨。印象中,过去的人,对老虎有一种特殊的膜拜情怀,各种虎头帽、虎头鞋、老虎枕头、布老虎等等伴随小孩子的童年。  

                

 我的那个布老虎是深棕色的,一道道的花纹,就像真的虎皮。吊睛白额,夸张的大嘴,桃形鼻,额头正中的“王”字为老虎凭添了威风。摇着钢鞭似的尾巴,神气十足,好像随时都能呼啸而出,保护我的安全。

        

 我家的布玩具不少,都是姐姐哥哥他们小时候一个一个往下传,到了我这里就攒得多了。记得有用绸缎绣的鸽子、鸳鸯、莲花等香囊,非常精致,里面填着香料,闻起来喷喷香。还有用线绳串着的小鸟,乌溜溜的眼睛,五彩的翅膀,活灵活现,似乎给它吹口气就能展翅飞翔。 

绣球

  我最喜欢那个用靛蓝、橙黄、深红等厚实的缎子布料缝制的五彩缤纷、多棱多面的绣球。下面带长长的穗头,用彩色丝线绣的花纹,金银线勾边,非常精美。经过多年都不褪色,抛来抛去特别好玩儿。

                 

作者的老姥娘(1956年留影)

 听说,这些都是我老姥娘做的。老人家出生在1886年清朝末年,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三次改朝换代和日寇侵华、多年内战等动荡不安的苦难生活,一生非常坎坷。但在我看来,她却很传奇。生活的磨难,练就了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品质,令人佩服和敬仰。

老人32岁守寡,带着一个独生儿子,凭着一双巧手,撑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为公婆养老送终,抚养幼子长大成人。据说,等我姥姥过门时,家境已经小康。有独立的庭院,有自家的牲口,各种农具齐全,地里的农活雇短工帮忙打理。老人一生乐善好施,自己家的活忙完后,牲口、家什都无偿地借给街坊邻居使用,深受乡邻们的敬重。

老姥娘的手巧远近闻名,她制作的婚嫁喜服,上至凤冠霞帔,下至精巧的绣花鞋袜,还有龙凤呈祥、五子登科、百鸟朝凤、百子图等精美被面,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当年,方圆一二十里的新嫁娘,以穿我老姥娘做的喜服为幸事。而每到喜事密集的时段,老姥娘的活计总是排得满满的。为保证质量,她宁可少接活儿,也不找别人代替,总是把最完美、精致的衣服呈现在世人面前,为新嫁娘留下一世的美好记忆。

小时候,妈妈有个装碎布头的包袱,里面有一些五颜六色的绣花布头,是以前老姥娘做衣服剩下的布料。我最喜欢其中一块青蓝色绣花套袖,飞舞的彩凤,绽放的牡丹,金丝银线点缀,异常精美。据说,那是为姨妈准备的嫁衣上的袖口。因姨妈选择了新式婚礼,老式的嫁衣没来得及做成。后来袖口、盘口等精致配饰,都被孩子们拆分着玩儿了。那艳丽的色彩、簇锦团花,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是如今的电脑绣花所无法能及的。后来,生活好了起来,碎布头用不着了,母亲的包袱也不知弄到了哪里。那些精美的碎布没有留存下来,现在想起,我仍感有些遗憾。

母亲说老姥娘做了一辈子针线活,从不用尺量,打眼一看,用手丈量几下,做出的衣服、鞋帽都会完美合身。有人来求她帮着题个鞋样、衣服样子,她用手一拃,拿起剪子三两下就剪出来,不差分毫。不管绣多么繁杂的花样儿,从不用先打样板,都是一边用指甲在布面上划出印痕,一边绣上各式各样的花纹。她常说,几百个花样,都在她心里装着呢。她干活儿的速度非常快,用飞针走线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老姥娘戴过的眼镜 


 老姥娘是个非常要强的人,为赶制活计,不管春夏秋冬,在豆大的油灯下,常常通宵达旦。第二天,照样不耽误正常的生活起居。由于常年以继地劳作,眼睛很受伤害,后来遇到强光就会流泪,因此老姥娘带着椭圆形、茶色的水晶眼镜,骑着一头小毛驴,驮着做好的衣服、鞋帽赶集,成为当时乡村小路上的一道风景。

 她的针线活儿好,价钱公道,声名远播,总是供不应求。卖完成衣,再买上需用的布料丝线,还能有余钱为家人买回时下菜蔬瓜果、熟食点心等。傍晚,在村口等老姥娘赶集回家,是姨妈和母亲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多年后,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一幅画面:夕阳、老树、悠闲的毛驴背上驮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在鲁北泛着碱花的空旷原野上,定格成一幅精美的油画。

 老姥娘不止手巧,也非常精明能干。战争时期,国民党溃败撤退前夕,有的军官太太就到集上变卖衣服等财物。老姥娘用很低的价格,买了2件黑色金丝绒的斗篷,改制了一批妇女戴的平绒帽子。高档的面料,新颖的样式,深受人们喜爱。很快抢购一空,换取了不菲的收益。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她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老人一生淳朴善良、古道热肠。急他人所急,尽心尽力为人排忧解难,深受乡邻爱戴。新中国成立前,方圆十几里新婚嫁娶的衣物,大多出自老姥娘的手。很多沾亲带故的亲戚友人,她都是免费制作。她还时常接济生活困难的亲戚邻人,为这个全村辈分最小的家庭,赢得极高的尊重和声望。

 解放后,老姥娘年岁大了,人们也不再穿老式嫁衣,老人家仍闲不住,就用布头为孩子们做一个个栩栩如生、精美喜人的布玩具。1960年,在那个艰苦的岁月,老姥娘走完了她平凡而传奇的一生,享年74岁。

1964年姥娘与两个女儿及孩子们

                

                                  姨妈制作的布老虎

 女红又称为“母亲的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物品花样翻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制作布老虎的布料也种类繁多,色彩花纹更加鲜艳。姨妈从奶奶那里继承了精湛女红技艺,也练就了一双巧手。她做的布老虎大多采用橙黄色的虎纹布料,色泽鲜艳,做成的小老虎威风凛凛,惟妙惟肖。艺术夸张的眉眼、口鼻以及吹胡子瞪眼、憨态可掬的模样,令人爱不释手。我家的孩子们,也是抱着姥姥做的布老虎,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姨妈制作的收纳盒与笔筒

  姨妈心灵手巧,更能与时俱进,一些新颖的工艺品,她看一遍,就能琢磨着制作出来。本来是应该丢弃的废品,她却看成宝贝似的,经她灵巧的双手变废为宝。她制作的精美收纳盒、笔筒,每一件都令人爱不释手。每当这时,姨妈慈祥的脸上,就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姨妈制作的绣球

如今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罐当中,玩具种类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各种高档仿真、电动电声玩具受到孩子们的追捧和喜爱。手机电脑的普及,网络游戏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那些陪伴了我们的童年,手工制作的玩具,悄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姨妈已经86岁高龄,我多年来一直说要拜姨妈为师,把她的手艺学会并继承。由于自己愚笨,加之各种托词掩盖下的懒惰,致使这一伟大工程没能有效实施,估计也不太有实现的可能了。  

                      

                     

                   姨妈制作的手工作品

 姨妈用她灵巧的双手,延续了一个家族的荣耀。她制作的布老虎以及各种手工制品,被我们当做精美的工艺品收藏,哪怕小到一双鞋垫,都带有浓浓的民间风味。前几年,姨妈还能为我们做一些鞋垫、收纳盒等等。每年老人生日,都会每家分一些。同事朋友见到后,都赞不绝口,纷纷拍照留念。

         

         

遗憾的是,这份精工细做的技能,我们没能很好的学习与传承。童年的布老虎,已经遗失在了岁月的角落里,只留下美好的记忆。追忆前辈,勤俭、淳朴的家风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固本思源,我们应牢记勤劳俭朴、仁义礼孝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不同的工作领域,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作者:王弘,山东省博兴县人,公务员。滨州市作协会员。业余爱好摄影、旅行。自小喜欢文学,随笔记录身边的点滴,多篇文章获奖并在省、市书报刊登。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