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

马明德 马明德,笔名鲁仁、听芦轩主。滨州市关工委诗词宣讲团团长、市诗词学会会长,山东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副会长。山东诗词学会会刊《历山诗苑》副主编,《齐鲁晚报》青未了·风雅颂特邀编辑,《诗词月刊》格律诗词创作研究班学术顾问。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著有《听芦轩文集》《听芦轩诗词》,主编《滨州百年诗词选》《渤海魂诗选》《诗话滨州》。作品选刻于湖南龙山、山东即墨和滨州等地。第二届山东省优秀诗人。

Ta的文章 > 填词体会二三
填词体会二三
2017-02-16 00:00:00

宋词是中华文化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山东“两安”又分别是宋词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作为齐鲁大地的儿子,受宋词艺术魅力的吸引,近年来在学习、创作过程中,对填词的路子进行了认真探索和实践,逐步积累了一些方法和体会。

有感而发 走出小我

白居易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既合诗词创作的传统古训,又道出了诗人词家应该具有的的历史使命感。回顾中华诗词史,凡有名气的诗人词家,大都是心系国家与民众的爱国主义者,屈原、李白、杜甫、岳飞、辛弃疾莫不如此。处在新的历史时期,诗词作者就应该首先站在国家、民族和民众的立场上,着眼大视野、大手笔,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心连心。从创作内容上看,一是遇有国家、民族大事,如国家历史性的重大决策、民族利益的重大影响、不可避免的重大自然灾害等,应以赤子之情怀、词家之视角,大力鼓与呼。二是旅游、采风所见所闻,祖国的大好河山,各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应以手中之笔吟唱、宣传。三是时令更迭带来的思绪变化,如春天的欢欣、秋天的喜悦、干旱的担忧、喜雨的咏赞。四是亲朋好友聚会、雅禊、题赠答和,用以互相交流、互相勉励,营造文化氛围、和谐氛围。当然,对贪污腐败、违背社会道德的一些丑恶现象,也要发挥诗词激浊功能,予以讥讽和鞭挞。

然而当下,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前些年所形成的一些文艺观点的误导,诗词创作标准产生了某些扭曲。譬如“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文艺离政治越远越好”,这在某些群体中仍占有一定市场。这部分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我包装,自我吹嘘,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固然,诗词作品是客观事物在作者自我感情世界中凝成的产品。但是,狭隘的自我,或为文造情,无病呻吟,或心胸狭窄,发泄牢骚,或沉溺仿古,复制古董,这些无非是“小我”的展示而已,与主旋律、正能量格格不入,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是背离甚远。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如果说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可以看做“天意”,那么“人间”即为读者。我们只有摒弃“小我”,增强“大我”意识,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到沸腾的生活中去,写出与人民群众的共见之境、共有之意,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作品才能称得上与时代合拍。梳理近年来自己的词作,由于注意了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结果较好的得到了社会认可。如《水调歌头·黄河三角洲巡礼》,抒写经“乙丑中枢颁令,三载仕黎鏖战”,带来三角洲巨变,入编《第五届华夏诗词奖获奖作品集》;《水调歌头·甲午战争百年祭》,以史为鉴,抒发“铭刻民族耻,自立五洲林”之豪情,入编《当代军旅诗词奖获奖作品集》;《蝶恋花·访王渔洋故居》,咏赞王渔洋“半世红袍风雅素,归根黄叶青箱富”,入编了《诗词》报精选本《诗词三百首》。

明确主题 广集素材

记得前几年参加全国一次层次较高的诗人词家采风活动,有位颇有名气的词人说,填词不必事先确定主题。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窃认为,主题是词的灵魂,没有主题的作品肯定是一盘散沙,即使词藻华丽,读者也会莫名其妙,难解所云。人们大都能体会到,同样去一个地方,或经济考察,或教育调研,或文化旅游,去的目的不同,所见所闻所思的侧重点肯定不同。王国维云:“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主题不同,同一外物,同一花鸟,在词人笔下会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感慨,不同的描述。因此,在作品构建初,喜怒哀乐要非常明确。假若对同一事物,有多个主旨,那不妨多写几首作品,绝不能溶于一体,做成拼盘。

主题明确了,要广泛搜集素材。只要与主题相关的,搜集的越多、越具体越好。从时间上区分,有历史的、眼前的;从载体上区分,有笔记、摄影;从感官上区分,包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等。因为诗词是以形象说话的,所谓素材,也就是社会的、自然地具体形象。进一步融入主观意识,即谓之意象。特别是具象,他是一首作品的载体。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具象,作者难以想象发挥,只能充填议论,作品就显得苍白、干瘪,缺乏感染力、生命力。具象在某些方面又是一首作品的特定符号。譬如,秋柳园是大明湖的具象,断桥是西湖的具象,玉带桥是昆明湖的具象。如果没有这些特定符号,那写首咏湖词,就可以套用到多个类似景点上去,如今这类作品屡见不鲜。我们在动笔前,只有把素材准备充分,才有可能在主题的引导下,驾驭具象,寄托情感,流淌出优美的字句,创作出自然、贴切的优秀作品。

理清思路 情景相融

大块文章行笔前,须有写作提纲。词,一般在几十到百字上下,比较容易驾驭,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信马由缰。譬如开头,或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或造境,由写景入手,以景叙事;或造思,先设一问,推出正意。再是过片。词除去部分小令外,大都分片。过片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任务,显得非常重要。作品过渡,是笔断意不断,是上下对比明显,是一今一夕并列,还是有问有答相接?这些都需要仔细斟酌。还有词的结尾,这往往是作品的点睛之笔。词意俱尽、词尽意不尽、意尽词不尽、词意俱不尽,都是作者常用的几种手法。但具体到某一首作品,应选择或点名主题,或余意深邃其中一种方法。思路清晰了,作品往往行笔流畅,一气呵成。上年我带领学会部分成员到邹平县采风,写了首《浣溪沙·题韩店人工湿地公园》:“高地何来湿地名?未停转毂景纷呈,直闻俦侣赞扬声。 鸢尾莲荷千屈菜,兰舟翠镜水心亭,清流滤自底三层。”作品虽为小令,但由于注意了开头、过片和结尾的构思,发出后很快被《诗词》报予以刊发。

一首作品,明确主题,理清思路,犹如一个人有了灵魂、骨架和脉络,再辅之以血肉,便会栩栩如生。词是以景抒情的,而景从外来,情从心出,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对作者技术层面的较高要求。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假设此论成立的话,我以为上阕应寓情于景,下阕应以景抒情。去年,中华诗词月刊组织全国诗人词家赴无棣县采风,我写了首《一剪梅·枣林行吟》:“暑去油然雨洗秋,风递幽香,珠挂枝头。珊瑚百里抹卿云,灵鸟声欢,玛瑙颜羞。 绮景迓宾遍九州,粤友流连,辽客回眸。方家雁字共清吟,诗赋韶年,歌庆丰收。”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原资深编辑刘宝安先生,在《诗词家》杂志上发表诗评曰:“明德君这首《一剪梅·枣林行吟》,作者在意象的取舍及意境的烘托上都下了一番功夫,如‘雨洗秋’、‘珠挂枝’、‘抹卿云’、‘鸟声欢’、‘玛瑙羞’以及下片的‘绮景’、‘粵友’、‘辽客’、‘雁字’、‘韶年’等词组都很传神,同时也颇具审美价值,确实为枣林的画境平添了秋色。至于此调大都表现低抑情调一说,如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和蒋捷的《舟过吴江》。但是马君的这首《枣林行吟》却一反悲抑的情绪,使人感到很惬意。他的这种风格也很有特色,不失为一格,应当得到社会的认可。”刘宝安先生的诗评,从意象、意境、风格,实际也包括用韵等多个侧面分析了作品,单就词作中的抒情与写景如何结合方面,应该说也做出了很好地诠释。

中华诗词这座艺术殿堂,魅力无穷,学无止境。“声凭宫徵都须脆,味尽酸咸只要鲜。”《随园诗话》评判诗词的标准,也是写诗填词之人追求的境界之一。我们应不懈地探索,努力地实现。惟此,方可不负时代对于诗人词家以及广大诗词爱好者的殷切期待。

(发表于《诗词》报2016年第23期)

点赞  0 收藏  0 转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